“无论何时,我们都会因分析而推知病人的性的经验和欲望;无论何时,我们都不得不肯定症候是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性欲的满足。病人想用症候来达到满足性欲的目的,所以,症候实际上是不能获得满足的代替物。”
我理解的其中的“性欲”是一个人作为自然的个人所拥有的的本性的欲望,而不像现在单单指身体的欲望。欲求不满会引起焦虑,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神经症。一个世纪前的“当代神经症”范围广泛,与现在医学上所说的神经病相差甚远,更像是精神疾病,比如焦虑、抑郁、躁狂、控制、依赖等等。而现在,我了解到的最多的“神经症”就是抑郁。
就在前几天,多年的朋友突然说要去看心理医生我还是很十分惊讶的,认识她将近十年,她一直成绩都比我优秀,办事比我稳妥,虽考研失利但也调剂到其他院校,今年研二在读。她现在的研究方向和本科学的大相径庭,据说每天的生活就是实验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晚上经常做实验到九十点才回去。那时候我也只是觉得研究生的生活就是这么苦,为了毕业,为了获得高学历只能抛弃自由和快乐,我们还在群里调侃她。但是后来我知道她真的不是普通的心情郁闷后,我对当时说过的一些话十分懊悔,在不知道事实的情况下还自以为是的出谋划策。
第二天我就陪她一起去医院了,是当地最好的精神专科医院,心理咨询科外边人头攒动,男女老少皆有,有带孩子去的焦急家长,有带伴侣去的中年夫妇,有肢体残疾的小姑娘,还有健壮的小伙子,相同的是满脸写着不开心。朋友就诊了半小时,这是我遇到的门诊就诊时间最长的经历了,毕竟心理咨询科,重在咨询,重在医患之间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医生才能尽可能的去了解患者、解读患者,继而做出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抑郁症并不是聊几句天就轻易下诊断的,而是需要繁杂的身体检查和量表的回答计分才能获得最终的结果。
我也试着从朋友的角度去安慰她,去了解她的生活,想办法帮她派遣心中的焦虑的情绪,最后我们一起发现了几个让她压抑的来源:
1.研究生生活枯燥。总是重复着无聊的实验,并且身边没有志同道合聊得来的朋友,在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她这一年多来对自己当年考研的失利还没能完全释怀,总是对现在的学校、专业以及老师不满意,这也就是痛苦的延续,我也总是会在无聊之时反复想起那些让人唏嘘的过往,总是懊恼自己为什么当时没能做的更好一点,然后陷入自责的循环状态中。
我的废话:对于过去的不如意,要学会释怀,最好的办法就是成就更好的自己,让自己更多的面向未来而不是会议过往。读研是一个让自己获得进步的过程,要把重心放在工作上而不是交友上,要明白知己可遇不可求。
2.父母的不理解。精神分析把抑郁成因看成是对父母的怨恨的被压抑。她的父亲时而冷漠暴躁,母亲也会不明所以就加以指责,我想这也是她悲观性格的来源,总是冷冷静静不爱表达。
我的废话:父母是我们人生路上的引导者而不是决定者,要多去想念父母对我们的好,想想他们做的热乎乎的饭菜,想想他们为了家庭不辞辛苦,对于不同意见,不要急于battle,而是学会聆听,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3.想谈恋爱没有合适人选。到了我们这个年纪,谈恋爱也要提上日程了,亲密关系的是人类亘古不变的需求,在人的发展阶段,我们现在大概是“繁殖期”,这个时期逐渐推迟,在我们父母那辈,这个年龄都结婚生子了,而我们还是为了学业忧愁,但是对于伴侣的渴望却是来源于我们基因的。我身边真的很多单身优质男女青年,至于他们单身,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互相看不上,也来源于没有交流认识的平台或者他们懒的去交友。
我的废话:恋爱随缘,但是如果有恋爱的心情就要努力的营造恋爱的氛围,在遇到喜欢的人之前,先从自己做好准备。我的生活积极向上吗,我的业余爱好健康吗,我的穿着打扮得体吗,我有情绪调控能力吗,我能照顾好自己并且照顾好对方吗……既然有独自成长的时间和机会,何不先把这些问题解决掉呢。
这几个是现存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还又许多。在见面的过程中,她一直心情都不错,和我有说有笑,我们还去吃喝玩乐,但是我明白,心情和心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心情只是当下的情绪体验,而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使人的所有情感体验都感染上某种色彩的情绪状态。正是因为她长时间的心情压抑,自我调节机制出现问题才导致了她现在的一个比较忧郁的心境状态。
“当代神经症”其实很常见,我只能从非专业的角度去帮她分析问题,虽不能感同身受,但是我也希望简单的陪伴能够帮她逐渐的从轻度抑郁的状态里走出来,我也相信她一定能恢复到以前一样,快乐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