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饶之海
“丰饶之海”百度的解释,原意是“月之海”,月亮表面巨大的坑洞,虽名为“丰饶”,实则是匮乏。“丰饶之海”也是日本当代作家三岛由纪夫的压轴之卷,据说这部作品将三岛式美学发挥到极致。我今天既不想讲坑洞,也不想讲三岛,我要把这个词最本真的意思“丰裕富饶的海洋”,来送给我国一个伟大的朝代——秦朝!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秦朝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只有短短的十五年时间,历经三世(很多历史书籍把三世忽略不计,因只有40多天)。可就是这样一个短命的王朝,却真正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片丰饶之海。纵观现在,无论是文化上,思想上,行政制度上,追根溯源都来自秦代。他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中华大地几千年之久,至今活力非凡……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发生在秦统一之前,是我国历史上一场比较深刻的社会变革。商鞅生活在诸侯分裂割据、兼并战争十分频繁的战国中期。他为了使秦国富国强兵,建立统一的封建帝国,先后推行了两次以“农战”和“法治”为中心的变法活动,有力地打击了旧的世卿世禄制和旧的生产关系,使落后的秦国一跃而为压倒六国的一等强国,并为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取消宗室的特权,按军功的大小重新规定官爵的等级和待遇。下级士兵在战争中勇敢杀敌的,也可以得到官爵,废除奴隶制的井田制度,在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鼓励男耕女织,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普遍推行郡县制。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同时进行户口编制,由中央制定和颁发统一的度量衡,标准量器,有利于税收和经济交往。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面貌焕然一新,从落后国家,一跃而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出现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
秦朝一统六国后,继续实行了商鞅的新法,所以秦国的国势得以进一步发展,为后来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今日看商鞅变法,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变革可以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进步的观念,更重要的是它打破阶层固化,促进人才流动。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定的改革政策与其应是一脉相承:流动、开放、不拘一格。
还有秦时代的创立的国家治理行政制度——郡县制,打破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也极为超前,沿用至今。
书同文
走在今日的祖国大地,不论是在哪个角落,你肯定听不懂五花八门的方言土语,但把语言变成文字,就没有人不认识了,一本书可以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五十六个民族,十三亿人口中流传,不会出现任何障碍,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这就是文字统一的力量!当我们代代认识同一种文字,我们就会认可同一个祖先,同一种文化。今天国家的版图如此广阔,你行走其间,不会担心交流的问题,不必担心交通的问题,甚至不用担心安全的问题,那么,就千万不可忘记秦朝,忘记秦始皇。
在诸侯割据称雄的战国时期,“文字异形”,文字写法没有一定的体系和结构规律。这就给政令的推行和各地的文化交流造成重重阻碍。秦统一后,诏书至桂林一带一般人都不认识,可见统一文字已成为当务之急。于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书同文”,由丞相李斯和赵高、胡毋敬等人整理文字,以简化秦文“小篆”作为标准字体,用于公文法令,通行全国,废除了其它各种异体文字。又由李斯、赵高等人编写了小篆字斗颁行全国,作为标准文字的范本供人学习。后来狱吏程逸又根据民间流行的字体。整理出更为简明易行的新书体---隶书,作为日用文字在全国范围推广。先秦古字经过这次整理之后,字样结构得以定型,这对贯彻法令、传播文化起了重大作用。
我国地广人多,各地方言迥异,后来历史上又多次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而文字的统一,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步的一条生动鲜明的脉络。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这与秦朝大一统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文字统一后,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的发展更是惊人,于是,就有了“矫若游龙,翩若惊鸿”的书法,有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风景,有了“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意境,那么美,那么美!
若有兴趣,翻开世界地图,把目光放在欧洲,你看到的是一个一个的小国家各自为政。有人说欧洲缺少了秦始皇才是这样的状态。我不否认欧洲的文明与富裕,因为他们的先辈在大航海时代抢劫了全世界。可我更看好我自己的祖国,文字的力量如此强大,因为文化相同,同祖同宗,才能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才能以更强的姿态屹立不倒。
秦简
若商鞅变法让秦国强盛,我觉得是必然;统一文字促民族融合发展,我认为是伟大;那么秦简的出土,却是让我感到震憾的,没想到秦朝的法律已经细致到了“让人发指”的地步(原谅我用这个词,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词)。
最近看了一期由张国立主持的节目《国家宝藏》,再一次让我感到深深地震撼,真的,不学习,你就永远不知道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到底有多精彩,有多深刻,又有多少古人做的事让今天的我们感到汗颜。我看的这一期介绍了好几项我国博物馆珍藏的瑰宝的前世今生的故事,最触动我心弦的是湖北历史博物馆的“云梦睡虎地秦简”。
秦简是1976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的秦朝墓葬出土的。墓主人是一名叫做“喜”的小官吏,主要从事的工作与刑法相关。他亲身经历了秦始皇亲政到统一六国的整个过程,也许正是处于这样一个辉煌的时代,他对自己的工作格外热爱,才促使他用1155枚竹简一笔笔记录下了秦国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发生的很多的事情和采用的法律,并放在了自己的墓穴中。也使今天的我们有机会深入了解秦朝的法律,从法律的角度探讨一下秦为什么可以统一六国的原因。
很多的人可能和我一样,在曾经的印象里,秦始皇就是一个残暴的国君,这一点,可能是对的,或者说“残暴”有些过分,秦始皇肯定是一个“果决”的人,不然,“焚书坑儒”就不会让历代文人诟病。可是,要是没有始皇帝的“书同文车同轨”,那么肯定就没有今天的泱泱华夏,喔,有点跑题,今天主要说的是云梦睡虎地秦简,一代伟人创造的一代伟业,怎么可能没有贯穿到民间每一个人的法制呢?1155枚秦简,近4万字,反应的历史长达100余年,早到商鞅变法,晚到秦始皇三十年,一半以上的文字记录的是法律。而在“国家宝藏”的节目中,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撒贝宁用墓主人“喜”的身份演绎了秦简中的部分法律内容,让我大开眼界的同时,更是深深感叹古人的智慧。例如:秦法律规定的偷窃行为,对正在实施的,实施未遂的制裁方法都不同;还有在什么情况下,人们必须要见义勇为;更绝的是,秦朝法律已经对家暴行为有了制裁的规定……比起今天(刚刚完成法律知识的网上答题,做了个小小对比),真的丝毫不落后!可那是公元前啊,两千多年了呀!
还有三大旷世水利,直到今天依然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它们才是名副其实的“功在千秋”。滋润成都平原的“都江堰”、养育了关中大地的“郑国渠”、连接长江、珠江水系的“灵渠”。它们在建设上都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这些理念即使到了今天我们仍然叹为观止。
秦始皇时代留给后人的财富太多了,其历史功绩不可估量,我提笔也只能写出其一点皮毛,这才是真正称得上是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丰饶之海”。
真实的历史,永远比书上看到的更精彩,更有深度;我们的祖先,更是永远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只是,我们需要的是学习和深入的了解。当了解了才会相信:我们这个民族,果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毋庸置疑,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