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的不是我,是这个世界。”多数情况,听到这句话时,我们想到的是年轻人的狂妄。但世界真的不会错吗?每个人只能去消极的适应社会吗?
埃里希.弗洛姆,本书的作者。再次用他犀利的眼光和批判的思维告诉我们,社会也会错的。
本书核心内容。“我们不能只从个人是不是适应社会来看他是不是有精神问题,相反应该先看社会,是不是适应了人的需要,只有一个社会满足了社会成员的合理需要,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这个社会才是健全的。”
第1部分。一个社会会不会生病?什么样的社会才是健全的社会?
人会生病,社会会生病吗?多数情况我们强调个人要适应社会。社会只要能正常运转就没有大问题。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并非如此。比如奴隶社会也能正常运转,但奴隶不应该反抗奴隶主吗?不应该推翻奴隶制度吗?
也有人会说,现代社会创造了众多财富,这种繁荣昌盛的社会有什么病呢?但弗洛姆说。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反而自杀率居高不下。人的幸福感也不是很高。
从人本主义出发,作者给出了健全社会的标准。“如果一个社会运转的要求和人性的要求有冲突,那这个社会就是病态的,而一个健全的社会就是符合人的需要的社会。”
这里说的人的需要是客观的,普遍的需要,而不是一个人自以为是主观需要。因为后者很多是虚假的、被灌输的、病态的。
第2部分。人的5种主要需求。
人既有动物性,有社会性。弗洛姆将人的需求归类为5种。这与马斯洛的7种需求略有不同。
需求一:交往需求。
也就是和他人建立关系,摆脱孤独和不安。这一点类似于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需求。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人们有两条路可走。后退的路就是依赖、顺从某个权威或者团体,通过共生关系来摆脱孤独感和独立感,但这样的代价是失去自我,失去自由和独立。向前的路是通过爱,在保持自我独立的前提下和他人相互结合。是一种创造的爱。
(后退的路还好理解,向前的路,这种独立的、创造性的爱,我还没有想明白。)
需求二:超越。
超越是指人的创造性。人通过创造物质财富、艺术作品、理论概念,超越自然的位置,实现自我实现。这种需求也有两条路,向前是不断创造新事物,后退则是毁灭和破坏,让一切重归混沌,战争就是这一点的体现。
需求三:寻根。
是指人寻找自己来源的需求。表现为对母亲、血缘、土地或自己国家的依恋和渴望。这种需求后退的路就是逃避自由去依附一个能给自己安全感的存在。表现现象在个人上就是恋母情结,表现在群体中中就是对民族和国家的极端偶像崇拜,即民粹主义。
需求四。:身份感。
身份感需求与被尊重需求相近。人有自我意识,才会有对身份的认同。动物不需要身份感。这来自于人的社会性,人需要获得他人的尊重和社会地位。这种需求也具有两面性,正面效果是让我们发展出自己独特的个性,负面效果则是放弃自己的独立和自由,成为群体一员,从而获得群体认同和归属,也就是常说的从众心理。
需求五:定位与信仰体系的需求:
人在世界上需要确定自己的位置,这就需要一种价值定位的坐标或信仰体系。信仰体系建立在大部分的人类历史中是由宗教来完成的。 近现代以来发展出科学的世界观,一个人客观理性地看待事物的能力越强,就越接近现实,它的坐标系就越完善。
一个社会是否健全,就要看它是推动还是阻碍了人们去实现这些要求。
第3部分人的异化。
弗洛姆利用马克思异化的概念,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社会的关系。
异化就是人的活动成了一种和自己对立的力量,结果这种力量压迫人去行动,而不是人掌控这种力量。你创造出来的物品成了你的主人。
人创造了资本工业这个庞大机构,却成为其上的一个小小零件。人只能按照企业的要求去塑造自己。而社会又在诱导人们消费,因为东西生产出来需要人来购买。人们被诱导去不断购买更多更新更好的东西。 消费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吗?很遗憾,这只能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而且这些需求往往被无限放大。
在这样的社会里,人和人关系疏远。和他人建立联系的需求,被不信任取代。很多人无法体验到自己的创造性,而只是把自己当成劳动力市场上可以交换的一些商品。它的自我价值和一辆汽车和电脑没什么区别。
在这样的社会里,身份感的需求怎样满足呢?与集权社会没什么区别,都是个人服从权威,依附一个更大的体团体来逃避自由。这时的权威变了样子,它不是一个可以见到的国王或者教皇,它变成了一种舆论,一股潮流或者是一个经济目标。 随大溜,大家都这么做,所以我也这么做,是对是错管他呢。 如果你不随大溜,就会被视为怪人,被排斥出集体和社会。
“这样社会中的人是精神健康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们为了安全感放弃了自我,失去了理性认识世界的能力,没有创造性,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力量,也没有能力去爱。他的安全感,只是来自于求同。为此把自己的棱角全部磨灭,他向往的成功就是把自己卖个好价钱,他和别人的关系不是交换就是利用,即使是婚姻关系也是这样,他的所谓优秀品质,比如合作、进取、容忍、勤勉,说到底只是这个社会在衡量他这件商品时用在的标准。”以上是书中最精彩的一段,多读几遍,振聋发聩。
第4部分,如何真正通往健全之路。
两次世界大战在本质上也是资本主义矛盾的体现。为解决这些问题,人类进行了尝试,典型的就是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
苏联的方法很简单,既然资本主义不好就干脆消灭资本主义全国实施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但这是在重走极权政治的老路,一样是在逃避自由,所以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弗洛姆在1955年写这本书的时候,就预见到苏联模式是不可行的。
美国的方法叫做超级资本主义。就是让资本主义通过自身的改进进行所谓的利润共享,通过各种方法让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但福勒姆说这种分享依然不能说明工人不被剥削。 也无法解决人的商品化和消费主义倾向的问题。
弗洛姆从经济政治三个方面描述了健全社会。
经济上要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让工作不仅是为了获得工资,更是让工人参与其中,的兴趣和动力。工人要参与管理,有决策权。 为此要完善社保制度,让人不再仅为了填饱肚子而出卖劳动力。
政治方面,要让社团参与决策流程,让公民成为社会生活的参与者,而不只是象征性的投票。
文化方面要培养具有批批判思维能力的学生,发展学生的人格,而不仅仅塑造对社会有用的螺丝钉,要让每个人都参与到文化和艺术的创作中,而不是成为专业艺术家独占。
总结。读大家的作品确实能让人反思。有几点最让我触动。
你所要的东西真的是你想要的吗?还是这个社会加给你的?
你评判事物的标准是你自己的吗?还是这个社会告诉你的这些标准?
你最真爱的事物,真的是对你最重要的吗?还是这个社会告诉你,他对你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