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味道》5:难得的相遇

各位书友大家好,这里是《小谦聊好书》,今天我们继续聊高盛元的《诗的味道》。

上期节目我说今天要跟你聊聊杜甫,因为我们今天说起唐朝诗人,李白和杜甫是齐名的,但是他俩的诗读多了之后你会发现,他们俩擅长的体裁完全不同,李白最擅长的是长篇的歌行和短小的绝句,而杜甫最擅长的是七言律诗,也就是说,论诗歌的技巧性,杜甫可以说冠绝唐朝,写七律没人写得过他,可是杜甫被我们称为“诗圣”,难道仅仅是因为他技巧娴熟吗?当然不是,而是因为杜甫的诗中有真情,读杜甫的诗,你经常会忘了他的技巧,却被他的真情打动,之前在聊高盛元的那本《昨夜星辰》的时候,我就说过,在我心中,重逢诗写得最好的就是杜甫,那次我和你分享了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但杜甫其实还写过一首十分精彩的重逢诗,就是《赠卫八处士》,今天刚好有机会,我就想给你分享这首诗。

在分享这首诗之前,我突然想起李白曾经写过一首《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这首诗和杜甫的《赠卫八处士》挺像的,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

先说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诗云: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这首诗的题目比较长,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下终南山”,首先点名了地点,是在终南山。这个钟南山是秦岭的主峰之一,就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的南部,在当时是非常著名的隐居地,可是这里却用了一个“下”,说明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并不是描写终南山上的景色,而是下终南山之后发生的事情,那么下终南山之后发生了什么呢?

我们来看题目的第二部分,“过斛斯山人”。这个“过”是拜访,访问的意思,“斛斯”是一个复姓,“山人”就是隐居在终南山的人,很显然指的就是这个复姓斛斯的隐士,原来李白下钟南山之后是去拜访他了啊。那么他们见面之后发生了什么呢?

这就是题目的第三部分,“宿置酒”,这位斛斯山人邀请李白到自己的家里,并且和李白喝酒喝了一宿。

分析完这个题目,我们就对这首诗的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跟随着李白的叙述给这个故事填充细节。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注意这个“暮”字,它点明了时间,说明李白下山的时候天就要黑了,而且天还黑得很快,因为李白一抬头,就看到月亮已经出来了。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说月亮一直跟随者李白,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月亮已经升得很高了,以至于李白一抬头就能轻松地看到月亮,这也意味着李白下山的时间确实比较晚,为什么这么晚才下山?当然是因为终南山的景色太美了啊。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在下山的过程中李白不停地回头望终南山,他看到了终南山上翠绿的草木。他为什么要不停地回头看呢?因为他不舍得离开这里,离开拥有如此美景的终南山。他想记住这里的一切,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可回头归回头,李白向前的脚步并未停止,于是他与眼前的美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再加上夜色的降临,终南山上的美景逐渐有些模糊了。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李白虽然对终南山依依不舍,但很快他就从离别的伤痛中走了出来,因为他碰到了斛斯山人。我们不知道这位斛斯山人究竟是谁,也不知道李白和他之前是否有交情,我们只知道这次相遇两人都非常激动,而且十分亲密,因为斛斯山人是和李白携手来到了他的住处。他的住处有一个小孩子,看到有客人来了,便打开了柴门迎客。门是用荆条做的柴门,似乎有些简陋,难道斛斯山人在这里生活的很苦吗?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门是简陋了点,可是这里的景色很美啊。斛斯山人的院子里种了很多绿竹,幽静的小路两旁,松萝垂下的叶子随风摆动,好像是要拂拭行人的衣服。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李白太高兴了,今天爬了一天的山,本身就有点累了,能够在恬静、清幽的院子中休息,并且与一位知己把酒言欢,怎能不高兴呢?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和斛斯山人在一起,光喝酒聊天已经不尽兴了,那干什么呢?K歌啊,看看谁是麦霸!两个人都唱得很投入,以至于当他们唱完的时候,天上的星星都变少了,这说明天快亮了,他们俩是整整high了一宿啊!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李白喝醉了,他和斛斯山人都感到了许久没有感受到的快乐,此时的李白已经完全沉浸在了恬淡宁静的山村生活中,早已忘记了世俗生活中的那些勾心斗角。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历来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这首诗是李白四十二岁时,第二次来长安,担任翰林待诏时写的。这个翰林待诏并不是多大的官,只是一个闲职,主要的工作是配皇帝玩。李白不是写诗写得好吗?皇帝有的时候高兴了,就让李白写首诗助兴,也算是发挥他的特长了。我们今天一提到李白,都说他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所以我们会觉得他当个翰林待诏挺好的,可实际上李白从来不想做什么浪漫主义诗人,他真正想做的是宰相,他的梦想是匡扶天下。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的确接近了唐玄宗,可是唐玄宗看重的只是他的文学才华,并没有给他什么实权。别说宰相了,就连皇上的笔杆子中书舍人,他也当不了。在这种情况下,李白为了排遣内心的苦闷,前往终南山散心,我们也就能理解了。

第二种说法是,这首诗是李白五十二岁时,在终南山隐居时写的。这个时候李白就比之前还要惨了,之前就算郁郁不得志,好歹还当了个翰林待诏。可是他当翰林待诏的时候,得罪了很多人,所以后来唐玄宗给他赔了点违约金,就把他给炒了。李白拿着这些钱游山玩水,等到他五十二岁在终南山隐居时,估计也就没剩多少钱了。政治理想破灭了,钱也没了,好朋友也不在身边,他只能一个人在终南山散心,这个时候碰到了斛斯山人这样的知己,他能不激动,能不开心吗?

这两种说法究竟哪一个更真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李白为我们留下了这首精彩的访友诗《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杜甫的《赠卫八处士》,诗云: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我先解释一下这个题目,这里面的卫八是一个人名,姓卫,但是名不知道,只知道他排行第八,他是杜甫的一个老朋友,杜甫跟他好多年没见了,为什么呢?这就要说到“处士”这个词了。在那个年代,学而优则仕,读书是为了做官,所以杜甫一直想走仕途,可是卫八不一样,他不愿意出仕,他选择了隐居,像他这样明明有才能却不愿意走仕途,宁愿隐居的人就被称为处士,现在你明白为什么他们这么多年没见了吧?就是因为两个人的追求是不一样的,即便当年他们关系再好,但由于他们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自然就疏远了,更何况那个年代无论是交通,还是通讯手段都极不发达,所以他们俩很多年不联系也算是比较正常。

杜甫在诗的开头说:“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这里的参星和商星,一个在西边,一个在东边,永远不会同时出现,就如同杜甫和卫八一样,当初他们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分别之后确实一直没有再见,只是没想到这一次他们竟然意外地重逢了,杜甫之所以在诗的开头就这么感慨,我想也是因为他经历了太多永别吧。我们要知道,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安史之乱已经爆发了,在乱世之中,多少人家破人亡,杜甫的朋友中是不是已经有一些再也见不到了呢?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这其实是杜甫化用了《诗经》中一首叫《绸缪》的诗的句子,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婚礼的晚上:“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今天到底是一个什么晚上呢?让我见到了你这样好的人,表达的是惊讶和喜悦的情绪。杜甫在这里也是说自己,既意外,同时也很高兴。今天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我们两个人能在烛光下面把酒言欢,互诉衷肠。

在乱世之中,杜甫经历了多少离别,又有多少离别最后变成了永别?可是他没有想到,他竟然可以在今天和老友重逢。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当年我们正值青春,可如今我们都长满了白发,青春真美好啊,青春也真短暂啊!一转眼,我们都老了!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杜甫和卫八这么久没见了,一见面会聊什么?当然是聊当年的事了,既然要聊当年的事,不可避免地就会提到当年他们的那些朋友,杜甫想知道这些朋友都怎么样了,可是令他感到震惊的是,竟然有一半的人已经不在人世了!听到这里,杜甫心头一热,他越发觉得自己与卫八的重逢是特别难得的,所以他要珍惜这次难得的重逢!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杜甫算了算,他竟然和卫八已经分别二十年了,他自己都没想到,二十年之后,还能再次来到卫八的家里,和卫八聊天。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当年他们分别的时候,卫八还没结婚呢,可现在,卫八已经好几个孩子了,他们排成队来迎接杜甫这个客人呢,时间过得真快啊!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这些小孩子看到杜甫来了,特别高兴,他们把杜甫围起来,问他是从哪儿来的,可是杜甫还没来得及回答,卫八就催他的孩子们去给杜甫上酒了,因为卫八很清楚,他作为一个隐士,平时是很少有客人来拜访他的,而小孩子好奇心又重,问题也多,如果放任他们围着杜甫问问题,可能能问到明天早上去,杜甫毕竟是客人,自己得招呼人家喝点酒,吃点东西啊,所以他赶紧让孩子们给杜甫上酒。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现在酒有了,得有下酒菜啊!可是卫八毕竟是隐士,你让他准备龙虾,鲍鱼,他也没有啊,他有的只是自己家后面菜园里的韭菜,所以他赶紧去割了一些韭菜,然后做了一道菜,给杜甫端上来,再给杜甫蒸一些米饭,虽然简单了点,但是杜甫一点不嫌弃,因为他很清楚,这样的一顿饭,自己这辈子还能吃到几顿呢?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这一晚卫八很高兴,所以他先干为敬,他太激动了,竟然连着喝了十杯酒,因为他知道,能和杜甫见一面不容易,所以他要尽兴,十杯酒下肚,卫八发现自己并没有醉,老友见面,就该如此!

宋朝有一个词人叫朱服,他写过一首《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里面有这么一句:“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有些时候其实心里是懂的,这样的日子以后不会再有了。现在的快乐多年以后回忆起来,会潸然泪下。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改变不了现实,也改变不了未来。那不如今天就一醉方休,不如今天我们就喝个痛快。我想,如果杜甫和卫八能够读到朱服的这句词,他们也一定会产生共鸣吧!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这一晚杜甫和卫八就算再开心,他们俩也明白,明天他们就又要分开了,之后,他们会被这座高山相隔,再往后,可能就不只是这一座山,而是千山万水了。是的,他们又回到了各自不同的世界里。而这个时候,安史之乱还没有结束,杜甫不知道大唐的未来是什么,他也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他是迷茫的,但迷茫归迷茫,他还是坚定地走了下去,而在这乱世中漂泊的他,却难得拥有了这样一个温暖的夜晚。

杜甫的这首诗我其实已经跟你讲完了,可是我们回头再看这首诗,就会发现,这首诗的开头是:“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结尾是:“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我们会发现,这一头一尾似乎才是现实,而中间的这部分,在这样一个冰冷的现实面前,却显得就像一场梦一样,杜甫完全想象不到,自己会在乱世中,拥有如此温暖的夜晚,所以他想留住这个夜晚,他留住这个夜晚的方式就是他要尽全力记住这个夜晚的每一个细节,从而让这个夜晚在自己的记忆深处留存的时间更长,所以我们会发现,这首诗的中间部分,杜甫写的特别长,特别详细,不是杜甫啰嗦,只是他太想记住这个夜晚了。就像加西亚·马尔克斯所说的那样:“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

好,杜甫的《赠卫八处士》我们就聊到这里,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启发,下期节目我们再见!

本期书单:

1.《唐诗的真相》,黄理兵著;

2.《昨夜星辰》,高盛元著;

3.《诗的味道》,高盛元著;

4.《平衡的失败》,于赓哲著;

5.《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著;

6.《活着为了讲述》,加西亚·马尔克斯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