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起哲学,你会想到什么?
高深的道理?复杂的演绎?严谨的逻辑?以及,与现实生活距离遥远?
其实,在2000多年前苏格拉底的时代,哲学曾与生活有过很深的交集。用梁文道在《我读》里的话说:
在希腊、罗马时期,哲学不止是一套系统的学问,更重要的是它会作为一种精神上的指南而存在。
苏格拉底本人,就喜欢以哲学视角探究生命、道德、善恶等问题。他也是一个将理论上和思考上的关注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的人,正是这种“哲学化的生活方式”,让他对后世影响深远。
苏格拉底之后,哲学的继承者们分为了两派——柏拉图继承了对理论的兴趣,安提西尼继承了人生哲学。但在接下来的两千多年中,哲学在理论方面得以昌盛,而在实践方面却枯萎了。
所以,我们发现,如今的哲学能够细分到形而上学、逻辑学、宗教学、政治学,甚至运动哲学、女性哲学的程度,但我们很难找到专门研究人生哲学的分支。
2
接下来要介绍的这个哲学流派,却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人生哲学上。
他们发轫于古希腊,并在古罗马时期盛极一时,他们的主要关注点是探讨如何过上有意义的生活,如何保持生活的安宁。
这个哲学流派就是斯多葛主义。
对斯多葛主义,相信很多人都很陌生,也有人会将他们与“犬儒主义”混淆。
最初,我对这个流派也不怎么了解。但在阅读小说《斯通纳》时,我看到豆瓣上有豆友评价说,斯通纳是一个斯多葛。那是我第一次对斯多葛主义产生兴趣。
第二次留意到斯多葛主义,是在观看一场TED演讲的时候。那是一场关于如何走出焦虑的个人经验分享,在演讲的最后,演讲者建议“想提升幸福感,就做一个斯多葛”。这是我与斯多葛的第二次结缘。
3
为了进一步了解斯多葛主义,我阅读了一本综合介绍斯多葛主义的书——《像哲学家一样生活》。
这本书的作者威廉·B·欧文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哲学博士、俄亥俄州莱特州立大学的哲学教授。
他在书中介绍了自己接触斯多葛主义的因由:他第一次接触斯多葛,是阅读汤姆·沃尔夫的一部小说《完整的人》,书中一个角色碰巧发现了斯多葛主义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然后就开始到处宣讲这个人的哲学。作者觉得这个角色既有吸引力,又令他费解。他因此与斯多葛主义结缘。
这本《像哲学家一样生活》并不是一本学术书籍,而是一本哲学科普书。这本书的重点,不在于辨析历史上斯多葛哲学家之间观点的差异和特色,而在于将他们的观点进行融合。
虽然斯多葛主义哲学由逻辑学、物理学和伦理学三部分构成,但这本书的重点是介绍伦理学中人生哲学的部分。作者对古老的斯多葛主义做了现代化阐释,让它更符合当代生活的要求。因此,这本书实用性较强。
书中介绍,很多我们所熟知的名人,都受到了斯多葛主义的影响:
大名鼎鼎的古罗马哲学家、政治家和戏剧家塞内加是一个斯多葛;《沉思录》的作者、被《君主论》作者马基雅维利称为“五位罗马好皇帝之一”的马可·奥勒留也是一个斯多葛;19世纪叔本华的著作《人生的智慧》,明显带有斯多葛主义的腔调;《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在生活中践行斯多葛主义。
全书共分为4个部分,分别介绍了斯多葛主义的历史渊源、斯多葛主义的心理技巧、斯多葛主义对日常生活的忠告、斯多葛主义在当代的命运及践行重点。
斯多葛主义的终极追求,是人生的安宁,换作今天的说法,是“幸福感”。斯多葛主义者探索出很多方法,来帮助人们减少消极情绪,增加积极情绪;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羞辱、悲伤、衰老,坦然地面对声明与财富的诱惑。
全书的核心是关于斯多葛主义心理技巧的介绍。这一部分,也是我认为最为实用的建议。
4
下面,我给你介绍 3 种斯多葛主义心理技巧。这些技巧都非常易于实施,也很有效。
丨消极想象法
消极想象,是斯多葛主义者心理工具箱里面最宝贵的技巧。
什么是消极想象?
就是花时间想象我们失去了自己所珍视的人和事物——比如你的家人、你的财产、你的工作,甚至你的生命。
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让我们因为将失去一切而忧心忡忡,而是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不是理所当然的。
用塞内加的话说,“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从命运那里‘借来的’,命运可以不经我们允许而将它收回”,因此,“我们应该爱我们所有的心爱之物,但始终都要想到,我们并没有得到可以永远保有他们的承诺”。
消极想象为什么极度必要呢?因为我们人类都有一种“享乐适应”的心理倾向。
什么是“享乐适应”?
用通俗的话说,当你过上了曾经梦想的生活,你就把这种生活看成理所当然,并且还会抱怨,为什么生活不能更好一点?
比如,当我刚刚拥有苹果手机的时候,我会爱不释手,但不出1个月,我对它的喜爱就不复当初。
再比如,上个月老板加薪1000元,我欣喜若狂,但刚过1个月,当初因加薪而获得的喜悦,早就消失不见了。
由于存在“享乐适应”,我们永远都难以对现状感到满足。
消极想象的精髓,就在于将我们关注的重点,聚焦于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而不是去在意我们没有的东西。
这有利于我们珍惜已经拥有的事物,并在面对可能的失去时,做好心理准备,变得更加坦然。它教导我们享受我们所拥有的东西,而又不依附于它们。
丨控制的三分法
“控制的三分法”这个概念,来自爱比克泰德的“控制的两分法”,并在其基础上稍作拓展。
“控制的三分法”,是指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按照我们对其可控的程度,将其区分为“我们能够完全控制的事物”、“我们能够部分控制的事物”,以及“我们完全不能控制的事物”。
进行这样区分的目的,是让我们以理性的态度去对待不同的事物:不要花时间去担心那些不能由我们控制的事物,这样做不仅是愚蠢的,而且是无效的;相反,我们应该关注那些我们能够控制的事物。
那么,哪些事是我们能够控制的,哪些是我们不能控制的呢?
我们的意见、想法、设定的目标、欲望、态度等等,都是我们能够控制和自由选择的。而诸如明天会不会下雨、我喜欢的人会不会也喜欢我等事情,就是我们不能控制的。
认识到我们能控制和不能控制的事物,可以避免我们在无意义的事情上浪费我们的情感、时间和精力。
这种认知也能指导我们设立更合理的目标——我们将会意识到,设立内在的目标要好过设立外在的目标。
书中以打网球为例,说明了何为“内在目标”和“外在目标”:
比赛的输赢是能够部分控制的事物——我们只能控制自己的发挥,但不能控制对手的水准以及比赛中的意外情况。
因此,如果网球选手将自己的目标设定为“赢得比赛”,这个目标就是一个外在目标;而如果这个选手将目标设定为“尽己所能发挥实力”,这就是一个内在目标,是 TA 能够完全控制的目标。
将目标内在化,能够让网球选手完全投入到对自我技能的训练中,而不去担忧可能失败的情况,这样有助于 TA 发挥更好的状态,同时,避免 TA 为失败而沮丧。
害怕失败是一种心理特性,而将目标内在化,就可以避免遭遇大量的挫败和失望。
丨自寻不适法
斯多葛主义所提倡的“自寻不适”,并不是提倡我们寻求虐待,也不是让我们刻意去体验贫穷。
更准确的理解有3个要点:
首先,斯多葛提倡拥抱生活中的挫折,将它们视作对自己的磨砺,并在磨砺中提升自身对困苦的免疫力。
第二,他们建议对生活中浅薄的快乐保持距离,比如毒品、酒精、赌博、暴饮暴食、沉迷游戏等的快乐。
第三,斯多葛提倡延迟满足,建议努力提升自控力,他们的观点和当代关于自控力的心理学研究有着异曲同工的地方——“毅力就像是肌肉中的能量:人越锻炼肌肉,肌肉就越变得强壮;越锻炼意志,意志也越变得强壮”。
斯多葛的提议,几乎都被现代心理学证明是有助于获得幸福的途径。他们是那个时代最有洞见的心理学家。
5
以上3种心理技巧,是斯多葛主义最核心的心理技巧。
斯多葛主义有一个特点——特别注重理性对情绪和行为的控制。他们强调要以理性思考能力,去克服消极情感,去控制进化习得的本能欲望。
纵观这些技巧,可以看出其中有当代心理学的影子,比如积极心理学、理性情绪行为理论、自控力心理学。
当代心理学家是否受到了斯多葛哲学的影响,这一点我们不得而知。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无疑确认了斯多葛主义心理技巧的有效性。
除心理技巧外,斯多葛主义还给了我们很多忠告,比如:
不要在乎他人的看法,不要在乎社会地位,因为一旦你在乎了,就等于使他人的权力凌驾于自身之上。
不要追求奢侈的生活,因为过多的财富并不会使人更加快乐,反而会激发更多欲望,让人变得更加难以满足。
要承担对于社会的责任,因为履行社会责任后,我们会获得比感谢、仰慕或者同情还要好得多的某种东西。
书中还介绍了斯多葛主义应对侮辱、愤怒、死亡的恐惧时的心理态度等等。
相信会对你有所启发。
一碗甜豆花:武大华科双学士,网易蜗牛读书领读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获得者;每月读7-8本书,写7-8篇深度书评;专注文学、心理学书籍解读。一般周末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