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本书其实是我假期看完的第一本书,但因为读这本是受到《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这本书的影响,所以才没有最先写这本的小记。相较于前者是对整个人生进行了剖析和提醒,这本书就更针对“自控力”这方面了~
确实如书名所示,书中内容的写作更偏向大学的课程,每个章节就是一节课的内容,并且会留一些课后作业,巩固知识、帮助成长。
其中的很多观点和实验,非常有趣,也很值得尝试。
1.牢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才能在面对诱惑的时候遏制冲动。
认清冲动的我想干什么?理智的我想干什么?
*实验:5分钟训练大脑冥想
2.生活其实有两种威胁:生理上的生命威胁(应激反应)、心理上的诱惑(三思而后行),要让自己慢下来,思考威胁,尽可能将心理上的诱惑转化成生理上的本能。
*实验:遇到诱惑,通过呼吸实现自控;5分钟绿色锻炼,想想好处和危害;回忆是哪些东西会让自己的注意力分散
3.将想要做的事儿,安排在意志力最强(早上)的时候做。这些事,是除了工作的一些事情。
大脑在能量低的时候,会放弃自控。
疲惫只是大脑产生的某种反应,但绝不是自己的极限。
*实验:低血糖饮食;我不要-我想要-增强自我监控能力(记账软件);用一些外界的因素(别人的赞美)来发掘自身动力
4.做了好的行为,就总是会允许我们做一点坏事,纵容自己。
“我已经这么好了,应该得到一点奖励”,会让人堕落。
不要为自己的一点点进步而沾沾自喜,关注进步只会让成功越来越远。
大脑会对能完成目标的可能性感到兴奋,错把可能性当成了真正完成目标。eg:在有沙拉的菜单中,选了炸鸡。
自认为自控力强的,反而更容易失控。
我们在想到未来的选择时,就会很容易犯下大错。
要更认同自己的长期目标和价值观,而不是冲动和欲望。
*实验:关注对自己的承诺,而不是单纯关注进步;克服“明日复明日”的想法
5.世界上有太多能带来刺激的东西,大量分泌的多巴胺会放大“及时行乐”的快感,让人不再关心长期的后果。
多巴胺确实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会带来相同多的快乐和压力。结果是,当你期待目标的时候,你也感觉到了焦虑。
eg:①看到巧克力/买一送一→要避免这种压力
②为了获得快乐去购物,喜欢去购物中心的感觉,但花钱让人感觉有压力→不带信用卡出门
③暴食者要放慢进食的速度
要保留适当多巴胺,否则就会因失去欲望而对生活失望,感到不快乐。
欲望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重要的是欲望指引我们去到哪个方向,以及我们是否足够理智决定自己是否听从。
*实验:要试着将生活中无聊的、难以坚持的事儿“多巴胺化”,表现好,就奖励自己未知的(有大有小)随机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