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一:周五晚上,孩子无所事事,妈妈说“要期末考试了,你要复习一下,赶紧去整理一下,写作业吧!”孩子说:“我今天晚上不想写作业。”妈妈又说“你不想写作业,那去复习一下吧。” 孩子马上就有情绪了“你怎么就知道学习,就知道复习,就知道写作业呀?”然后回到了房间,把门关上了。
这个时候家长会怎么做呢?
爆燥的家长家长马上就爆了“就知道玩,就知道不求上进,不思进取,天天磨洋工 我喊你复习还不是为你好……”很多的评判,这就是一种暴力沟通,意味着你对孩子的做法不满意,可一顿输出后孩子会复习吗?让他关上了房门,其实你也关上了心门。针对这样的场景,我们该怎么做呢?
尝试一下非暴力沟通吧!
和孩子约好吃一顿好吃的,然后轻松的跟孩子聊天:“孩子要期末了,期末复习是不是比较紧张啊!妈妈就比较紧张,妈妈以往看到你在玩儿,就控制不住想说你。今天又是周五,你想放松一下,妈妈理解你,但是要期末考试了,这对于你来说是你能力的一个反馈,也是这一学期的学习成果的一个反馈,这非常重要,妈妈相信你期待一个好结果,妈妈也期待一个好结果,所以呀我想让你给妈妈一个定心丸,我们商量一下这个周末接下来你是怎么安排的?跟妈妈说说好吗?”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就是关注自己的心,把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期待告诉孩子,妈妈心里没底,妈妈心里慌,我需要你给妈妈吃一颗定心丸,我希望你能告诉妈妈你的安排,这就是菲非暴力沟通,而不是说赶快去整理,赶紧写作业,这是命令。孩子听到他会觉得边界被侵犯了,这是我的事儿,我的学习我做主。而当妈妈表达“妈妈很着急,妈妈的压力很大,妈妈很紧张,我们要去理解孩子,然后我们也要向孩子敞开自己,然后向孩子发出请求,当我们不知道怎么沟通的时候,回到自己的心,回到孩子的心,去看孩子的期待。哪个孩子不想考好成绩呢?当我们好好的说,用心去表达,用爱去沟通,多数孩子他是能听进去的。
场景二:周六,孩子向妈妈要手机“妈妈,我要查资料。”
暴力沟通一:“你查资料都是借口,你想玩手机才是真的,你那点心思还瞒得住我吗?天天就知道玩手机,不给。”这是揣测孩子的心理,把猜测当事实,不信任孩子,而且否定孩子的。
暴力沟通二 :孩子刚拿到手机一会儿,妈妈就说“就知道玩手机,你除了玩手机还会干啥呀?手机能给你吃饭吗?手机比你爹妈还亲吗?除了玩手机就没别的事啦!”
暴力沟通三:“你看你玩多长时间了,你看看你们班谁像你这样,你看看人家他玩手机吗?。”比较这也是一种暴力行为。
暴力沟通四:“你怎么那么不懂事啊?都要期末考试了,还天天想着玩手机……这样的沟通,没有让孩子学会正确的使用手机,反而更激发了孩子对手机的向往,那我们怎么把它转化成非暴力沟通呢?
非暴力沟通一,妈妈如实说“你说你要查资料,可是上次我看到你拿到手机看视频看了差不多半小时时,我比较担心你这次会怎么使用手机,考虑该不该给你手机,”这样只是描述事实,上一次查资料具体的看了半个小时视频,说出妈妈的担心,“你能说你的计划吗?我希望你可以真的去查资料,我希望你可以说话算话,你要遵守承诺,如果你能做到的话,能够正确的管理自己的手机使用时间,能够正确的使用手机,那妈妈是比较放心给你的。”
暴力沟通二, “你能告诉妈妈你查什么资料吗?需不需要妈妈和你一起查?你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需要妈妈帮你吗?妈妈愿意和你一起去解决这个问题,妈妈和你一起去查。然后我们一起学习,你把你查到的你的想法跟妈妈说,妈妈把妈妈的想法跟你说,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如果孩子说可以,那就和孩子一起做。如果说不用了,那我们也不强求。
或者直接问孩子,你是需要手机查资料呢?还是想玩一下手机?这样直接向孩子提出问题,然后妈妈表达担心你玩手机控制不住自己,所以需要妈妈的帮助,把这个想法直接跟孩子分享。
第二个场景呢,第1个事实是孩子想拿手机,不知是想查资料还是想玩手机,这是事实,妈妈需要确认一下,妈妈有些担心这是情绪,因为担心孩子控制不住,那接下来怎么办呢?你需要妈妈帮助吗?只是发出请求,妈妈想帮你,当我们带着爱,我想孩子他是能体会到的,很多语言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