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韩大爷领读营已经有一段日子,虽次次都是延后收听或者回看,但惯例化的日子才过了半月,已经开始习惯。韩大爷一直跟我们说学到的东西只有能清晰地转述给别人听,才算真的明白。所以,特新建了这个文集,开始试着一个个地将清晨小理论转述出来,聊以自勉,以期共勉。
今天,我想要转述的小理论是“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
韩大爷给“踢猫效应”做的总结是“情绪把控,看清链条破循环”,划重点,关键词是“情绪把控”和“破循环”,两者皆为应对踢猫效应的方法论。
那么踢猫效应指的是什么呢?
踢猫效应,指的是对弱于自己或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理论产生的来源,有一个小故事。说,一位父亲在公司里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后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又狠狠踹了身边撒娇打滚的猫。猫受痛逃到了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连忙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简单说来,踢猫效应指的就是一种“坏情绪传染所造成的恶果”。
举个例子给你们看:
早上起来,小梅发现家里停电了,加班到半夜,饿着肚子草草睡下的她,本来打算早起后洗个热水澡,喝杯热牛奶,再吃一块香喷喷的烤面包,然后去上班。现在,一切都被“停电”搁浅,小梅很生气,几乎是火冒三丈。但是,她不知道应该朝着谁发火。于是,她索性破罐子破摔,脸都没洗就出了门。
刚刚走进电梯,邻居家养的小狗一下子冲进来扑上了小梅的小腿,上周刚买的米色长裙顿时出现两个黑黑的爪印。好像终于有了出气筒一样,小梅一脚将小狗踢出电梯,假装没有听见邻居太太气急败坏的怨骂。
开车走在街上,看着自己脏兮兮的衣服,小梅更生气了,一脚油门玩起了漂移,却几乎是瞬间就被警察拦了下来。限行又超速,罚款加扣分。
到了公司,已经迟了半小时,全勤奖泡汤不说,还错过了公司例会。不一会,又被相熟的同事告知,她的业务被暂停,职位也被别人取代了。窝了一早上的火此时再也压不住了,小梅冲进了老板办公室,脸红脖子粗地跟老板理论起来。正在此时,重要客户打来电话,小梅看都没看是谁,直接吼了一句“有病”,狠狠挂了电话。
等发泄够了,出了老板办公室,已经是午餐时间。所有人都闹着要新主管请客,大家笑闹着一窝蜂地出了门,却没有人敢叫她,因为她一脸戾气。
一个人去餐厅吃了饭,回到公司,小梅的妈妈又打来电话说姥姥病重。想起这一天的不幸,小梅伤心不已,面对着妈妈,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哪知道,姥姥也在旁边听着电话,知道了外孙女过得如此不好,老人家一口气没上来,不幸过世了。
哀痛不已的小梅,正准备收拾东西回家奔丧,却又接到暗恋了十年的对象发来的消息,“我要结婚了”。源源不断的打击纷至沓来,小梅心灰意冷,随手回了句“随便”,便顺手将他送进了“黑名单”。
打不到车,只好踩着高跟鞋一步一步往家里走去。小梅悲伤又愤怒的表情,让过往的司机唯恐避之不及,没有一个人愿意为她停留。终于到家后,已经是午夜。
邻居家的门紧闭着,灯却亮着。听到小梅开门的声音,邻居太太冲出门来,抱着受伤的小狗泫然涕下,毫不客气地指责了她的心狠手辣。郁结的怒火再次冲天,小梅与邻居太太大吵了一架。回到家,房间仍然一片漆黑,看不到一丝光亮,仿若小梅的未来的一般。
好了,故事结束了。如果你觉得故事眼熟,那你确实没看错,因为这个故事就是那个暖心故事的“黑色系”。
在原版的故事里,主人公虽然也很倒霉,但不叫“小梅”。她的遭遇与小梅如出一辙,但她始终心平气和,最终得到了“最好的安排”:同住一个小区的出租车司机免费载她回家;取消了订单的客户欣赏她的工作态度,主动挖她去他的公司,薪水翻倍,职务上升;暗恋对象提前求婚,求得良缘;邻居老公帮忙修好了电闸,邻居家的小狗冲她调皮地摇起了尾巴。
只因为情绪控制的不得当,小梅痛失了很多。而这一切的恶果,全部都只能“自食”。倘若一开始,小梅及时把控情绪,从恶循环中抽身,也不会这么惨。“小梅”确实很倒霉,简直是“小霉”,因为她踢到了自己,她就是那只无辜受难的“猫”。
那若你是“小梅”呢,你又会怎么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