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如是句读读法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如是慢读简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立论。对人的认知做出简约评判。包括两重判断:
......第一重判断,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皆知善之为善,这是真的。也就是说:天下人都有认知能力,尤其对美和善都有共知。人心是相通的,这是人的共性。如是以为:道心存焉。所以说:人之为类,始创文明。
......第二重判断,斯恶已,斯不善已,这也是真的。也就是说:尽管,天下人都知道美之为美,但是,这也是丑恶,并且达到了极点。尽管,天下人都知道善之为善,但是,这也是不善,并且达到了极点。如是以为:人心不同,危高而厉,深不可测。所以说:人之为人,生而有欲,有欲则有为。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实例。故,原本,以引出显而易见的例证。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这些显而易见的实例,天下人都有能力辨别。这就是人的认知,既认知其相对存在,又肯定其差别。因此,也可以达成认知的一致性。如是以为:人类共知,是肯定存在的。可谓知之止境。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结论:如是以为:圣人言行,即是知之止境。
......处无为之事,乃顺势而不为,不与人争,不与物悖。圣人也是人,人也是物,故不争不悖。如是以为:人之为物,与万物等。
......行不言之教,乃效天法地,天行不言,地运不语。是以圣人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万物皆自作、自生、自为,其功自在。不待常人认知之差,自以为辞美,自以为拥有,自以为可恃,自以为可居。圣人亦如万物自然,视己如人如物,故功成自在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赞词:以美圣人之行。唯有不居于功德,所以圣人的功德就在那里。
......如是以为:人之为人,生而有欲,有欲则有为。为在功成,是为功德,富贵生焉。当学圣人,方可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