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梭,时间总是在人们不经意间悄悄溜走。
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一文中这样写道: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的确,岁月无情,在弹指一挥间,我们便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1842年,在不知不觉中,李鸿章已经满20岁了,成了一个大小伙子了。他身躯颀长,眉宇间透露着精悍之色,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标准的帅哥。但他不只是徒有其表,除了一表人才外,还拥有宏大的抱负和志向。
在弱冠之年,蓄势待发的李鸿章在回首往事展望未来之际诗兴大发,写下了《二十自述》七言律诗之作。
蹉跎往事付东流,弹指光阴二十秋。
青眼时邀名士赏,赤心聊为救人酬。
胸中自命真千古,世外浮沉只一沤。
久愧蓬莱仙岛客,簪花多在少年头。
丈夫事业正当时,一误流光悔后迟。
壮志不消三尺剑,奇才欲试万言诗。
闻鸡不觉身先舞,对镜方知颊有髭。
昔日儿童今弱冠,浮生碌碌竞何为?
这是《二十自述》诗中具有代表性的两首,美好的青春年华稍纵即逝,人岂能蹉跎岁月?所以,李鸿章要克服“因循”积习,珍惜年华,刻苦攻读,做类似于西汉终军、贾谊式的年青时就扬名于世的响当当的人物。
诸葛亮曾说:志当存高远。生活中不能没有理想,是鹰就要搏击长空,是鱼就要畅游大海。李鸿章不是凡夫俗子,他一定会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宏图大业。
1843年,李鸿章在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相当于高中毕业),时任京官的父亲李文安望子成龙心切,特意从北京来函,让他入都,准备来年的顺天府乡试。
收到父亲的来信后,李鸿章兴奋异常,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而且目的地是人人向往的京城。曾多少次在梦中出现的场景,如今就要变成现实了,终于等到了实现抱负的机会。李鸿章自然谨遵父命,毅然北上,并作《入都》诗10首,抒发胸怀。
就要出远门了,对这个家还真有点恋恋不舍,突然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深情。毕竟,这里是李鸿章生活了二十年的地方。
夫人周氏帮忙打点行装,亲朋好友也前来为他饯行。接着,李鸿章便踏上了北上的路途,一路泛舟策马,观赏沿途美景,心情那叫一个好。
经过一番长途跋涉,在满天霜华的季节,李鸿章终于来到了天子脚下。
在他眼中,京城满是神奇。这里是大清国的政治和文化中枢,在蓝天和白云下,有高高的红墙、宏伟气派的宫殿以及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有谈吐文雅的官员以及从天南海北汇集的无数人才俊杰。
一切都是未知,一切都充满着期待。
从跨进京城的第一天起,李鸿章的内心就立下了誓言,一定要竭尽全力跻身在朝堂之上,来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