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醒来,往窗外一看,瞬间以为自己白内障了,天地间一片白茫茫,严重雾霾的天气又如约而至,让人心情有些不爽。
上午还有个会,会议地点在东城,既然天气不好,洗漱完毕就连忙开车出门。
上了马路才发现能见度真的很低,自己又是个三把刀女司机,硬着头皮战战兢兢地前进着。
透过浓雾隐约看到高架桥的入口映入眼帘,一踩油门就上了高架桥,不到百米就懊恼发现,上错口了,本来应该直行往东,我却向北拐弯了。
心情渐渐暗沉下来,只好赶紧找到下一个出口折返。下了高架桥,发现眼前竟然是一个禁止右拐的路口,无奈,只能继续向北开了。
一看表,会议时间又快到了,开始有些急躁。人有时屋漏偏逢连夜雨,出门走错路本来很正常,关键还遇到雾霾看不清,导航又引导着误闯入正在修路的无头路。
转瞬间,发现早高峰拥堵的人和车都从你的身边消失了,标志性的建筑物隐没在雾霾中,这时自己感到特别的无助和惶恐,还有面临迟到的焦虑涌现,各种负面情绪都从身体中迸发出来,面临说不出的要崩溃。
万幸,自己储存的心理学知识告诉我,自己的应激状态要来了。
什么是应激?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心理学中应激这个概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激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尽管给应激下定义不容易,但我们可以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待它,即应激是情绪的极端形式。它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与危险情况下引起的高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应激的最直接表现即精神紧张。指各种过强的不良刺激,以及对它们的生理、心理反应的总和。以此而论,极度的恐惧、愤怒、悲哀,甚至快乐都可能产生应激。
产生应激总是有原因的,经常导致应激的事件称为应激源。应激源包括生活事件、大灾难和日常冲突。
除了上班遇到雾霾特殊天气,堵车又走错路这种生活事件,类似导致应激产生的应激源比比皆是。
朋友小薇曾遇到突然被迫搬家的应激事件。她孩子上学租住的是学区房,开学后有一天中午,接到房东的电话,房东在电话里告知,要求她一星期内马上搬走,原因是房东自己要用房子。
学区房在一个城市中是多么的热门,不是放假期间,到哪里一个星期内马上找到房子完成搬家啊。接完房东的电话,小薇瞬间感到整个人都不好了,给我打电话诉说时泣不成声。
还有同事小伟,本来上班都到单位了,坐在办公室正准备开始工作,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告诉他父亲在他走后半小时突发心脏病,家人急忙打了120,又遇到早高峰堵车,救护车都还没开到医院,父亲就去世了。
小伟放下电话,整个人都呆滞了,一直到我们去参加追悼会,他只会反复念叨,实在是无法相信,早上一起吃饭时还好好的,怎么说走就走了呢?而这种猝不及防的打击带来的应激负面情绪,让他持续了很长时间都缓不过来。
我们总以为悲伤才能让我们欲绝,清代杰出小说家吴敬梓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中就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刻画了范进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
范进原先是一个穷书生,遭到了街坊四邻以及自己老丈人胡屠户的讥笑嘲讽。为了考取功名不惜让自己的妻子母亲饿着肚子,终于,在范进的努力下考到了举人,让大家刮目相看,但是因为不相信这个突然而至令人兴奋得消息,范进竟然神经错乱疯了起来。这段描述就是太高兴而产生应激乐极生悲的真实写照。
试想,当身心总是处于一种悲痛、高压、郁闷的状态时,肯定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健康心理学家所做的很多研究业已证明,在生活中,当人们必须做出某种重大的内在心理调整,以适应某种外部变化时,其患病的机率将会相应地上升。持续的应激状态也容易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从而带来生理变化,导致身体疾病的发生。
记住六个字,开心每一天!
当应激状态发生时,为了身体健康,我们要学会自我调整。记住六个字:静下来,深呼吸。
静下来,深呼吸!这六个字能直接改变情境,就是改变我们情绪面临的环境,改变我们对情境的知觉,改变情境引发的情绪。
当我在雾霾中迷惘烦躁不知所措时,我选择静下来,深呼吸,自己的不良情绪迅速得到调整,冷静判断了自己所处方位,又朝着正确的方向开过去,最终也没有迟到。
小薇哭完之后,放下电话,静下来,深呼吸,想想继续和房东纠缠毫无意义,还不如节约时间到各个中介跑一跑,不耽误孩子上学最重要事。当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境时,诸事顺利,当天就找到了房子。
小伟送别父亲之后,每当哀伤涌上心头,就静下来,深呼吸,调整一下自己的不良情绪,找点别的事情做转移注意力,渐渐地内心的悲痛平复了,知觉上仿佛父亲没有离去,只是到了另一个地方生活。
当下,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高速发展的社会,生存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工作竞争激烈,成长中各种突发意外层出不穷,所以,每一次负面应激状态来临,一定记住六个字,静下来,深呼吸。人生有限,学会自我调整,开心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