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凌晨5点,又一次被蚊子的嗡嗡声吵醒,压抑着“起床气”冷静思考后,我觉得只有把局部斗争的经验发展成全面斗争、科学斗争的战果,才能一平心头之愤。于是,发此“英雄贴”,诚邀评论区建言献策,共商灭蚊大计。
1.消灭对手,必须先了解对手
我们对付蚊子,得先搞清楚几个问题。
第一,蚊子为什么咬人?蚊子寿命短暂,雄蚊交配后约7-10天死亡,雌蚊交配后约1-2个月死亡,于是大自然匹配了他们更快的繁衍速度。我们傍晚在屋檐、窗口或空旷处看到成群结队飞行的大都是雄蚊,雄蚊只吸草汁花蜜,不吸血。咬人吸血的蚊子都是雌蚊,只有血液才可以促进它们的卵巢发育,以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
第二,蚊子为什么传播疾病?雌蚊交配后,每饱吸一次血可产卵1次,一生可产卵6-8次,也就是说雌蚊交配后需要多次吸血,并不是网传的过把瘾就死,于是吸血的雌蚊就成了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病原体的中间寄主。世界上最致命的动物排名第一名就是蚊子,每年约有七八十万人死于被蚊子传染的各种疾病。
第三,蚊子为什么总能迅速准确地躲避攻击?蚊子具有强大的嗅觉和视觉系统。嗅觉尤为强大,可以探测到几十米外的二氧化碳信号。其视觉器官是复眼,由多个弯曲的微型透镜组成,因此蚊子拥有非常大的视角,有资料讲蚊子视觉差,其实只是对色彩不太敏感。而且蚊子对热量也有很强的感知,这些都构成了他们对周边危险的强大预警能力。因此,徒手拍蚊子很容易被其躲开。
第四,蚊子为什么总喜欢在人耳边嗡嗡?有资料说蚊子是通过“嗡嗡声”测试人睡熟了没有,以便规避风险,我认为这纯属扯淡。蚊子不可能有思维,它只是夜间的视觉不好,只能依靠二氧化碳和热量来分辨目标,而人们排放二氧化碳和热量的地方集中在头部,所以越是半夜睡得正香,蚊子越会到人头部附近嗡嗡,光线充足的时候他们更多关注的是肥美多汁的屁股和大腿。
2.蚊子不会变“聪明”,但是人会变“蠢”
从入夏开始和第一批蚊子斗争,我一直是简单粗暴的打法,肉眼搜索,锁定目标,拍成肉泥。于是,在艰苦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我发现蚊子好像变得越来越“聪明”了。最开始,他们肆无忌惮地趴在天花板或白色墙壁上,很容易发现。后来,他们趴在深色窗帘和衣柜上,找起来就没那么容易。还有两次,竟然趴在吊顶的灯带里,看到了也无从下手。而且,停留的高度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最开始他们哪儿高停哪儿,以为我够不着,但高的地方容易暴露,后来他们都趴在床垫的高度,必须附身才能发现,再后来就直接趴在床头上,似乎悟到了“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
我很严肃地思考这个问题,先假设蚊子有思维,但是我发现一个消灭一个,每天晚上都是灭绝政策,蚊子根本没有自我进化的条件,即使个别蚊侥幸存活,甚至总结出了经验教训,也不可能向下传承。
经过一番思索,我发现根本问题不在蚊子,而是我们的大脑运行方式。第一次发现蚊子是在天花板,第二次我们就会先从天花板开始搜索。第二次发现蚊子在窗帘上,下一次我们就会从天花板搜索到窗帘。第三次发现蚊子在衣柜上,再下一次我们就会从天花板搜索到窗帘,再搜索衣柜,直到最后在床头上发现蚊子……我们觉得蚊子越来越难找,其实是我们大脑的检索方式过于落后。
而且感性思维会让我们每次都夸大困难,到现在我所回想起来的找蚊子经历,其实是大脑重新排序的结果,他会把时间顺序打乱,让你认为找蚊子越来越难是因为蚊子变聪明了,而不愿承认自己运行方式的陈旧。
3.认清对手特点,科学有效打击
了解了蚊子的特点,弄清了蚊子并不聪明后,我先介绍几种简单适用的方法,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一是主动驱离法。在门口放上一束艾草,在卧室内放置几盒揭盖的清凉油,摆放1-2盆盛开的夜来香、茉莉花、薄荷等,蚊子敏感的嗅觉会难以忍受这些气味而躲避。或者室内安装橘红色灯泡,蚊子惧怕橘红色光线也会逃离。
二是温柔陷阱法。最方便的就是用喝完的啤酒瓶,或者其他小口容器装上糖水,放在阴暗处,蚊子闻到酒味甜味就会往瓶子里钻,一般进去了就很难再出来,会被糖水或啤酒粘住。
三是简单粗暴法。最好的是使用苍蝇拍,拍子没有温度,蚊子不易提前察觉。如果没有苍蝇拍,徒手的话最好用香皂打一下手,一方面会干扰蚊子的预警系统,另一方面香皂的粘性也会粘住手边溜走的蚊子,大大提高命中率。实在没有条件,记住徒手打击的方向要上下合击,因为蚊子躲避攻击一般是上下飞,左右合击的命中率会很低。
灭蚊方法很多,关键需要多法结合,才能更加有效。最后,祝大家晚上都能睡个安稳的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