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站在知识源头,萃取知识晶体?

接上一篇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文章讲述第一部分站在知识源头,萃取知识晶体。

需解决两个概念知识源头,知识晶体。

01 什么是知识源头?

知识源头是一手信息,以《刻意练习》举例如下:

1993年,埃里克森与另外两位同事克朗培、泰施罗默基于大量的研究,发表了一篇论文《刻意练习在专业获得中的作用》——《刻意练习》书籍的前身;(一手信息)

2016年,上述论文第一作者埃里克森发现自己的理念被误读,于是出了本书《刻意练习》。埃里克森在书中强调,并无一个确定的时间门槛让人成为大师——1万小时定律;(二手信息)

有个叫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人读了埃里克森1993年发表的论文,没有提“刻意练习”这个主概念,只是抓取出来一个“1万小时定律”,写成一本非常著名的书《异类》,为传播而简化和极端化观点的陈述;(三手信息)

有无数公号、人生导师、培训师和励志作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解读“1万小时定律”,告诉你任何人只要努力都能成为一个领域的大师,然后推销自己的方式,出于各种动机充满个人经验的情绪化表达;(四手信息)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一手信息一两个小时读完,三四手信息花费我们许多时间进行阅读,也是我们最容易见到的阅读。

02 什么是知识晶体?

知识晶体,最先来自斯坦诺维奇的《超越智商》,学会把知识进行迁移、联系、总结、输出,信息成了块,即完成从信息到知识的转变。

简言之,知识晶体是各个知识点间形成稳定的架构。

如果你看了很多信息或书籍,但需要时想不起来,张嘴就忘--这是知识豆腐脑。

知识晶体的建立步骤两种形式

一种是到处插秧,无序进行,将所见到任何有趣有价值的信息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当量足够达到分享进行输出;

一种是精耕细作,有序排布,比如专注某一概念,从关键词出发,一步一步收集相关信息,知识体系一词涉及许多概念,由大逐步到小,即笔者现在所做过程,先给大纲,再填充内容。

参考书籍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by古典

《高效学习法:用思维导图和知识卡片快速构建个人知识体系》by赵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