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迪创可贴是如何在不可能增长的情况下,还让销量增长了3倍?

20世纪初,美国强生公司的埃尔迪克森将粗硬纱和绷带粘合,发明了一种外科轻微创伤用快速止血产品。

公司工厂主管凯农将它命名为Band-Aid(邦迪)。

在英文中,Band是绷带的意思,Aid指的是帮助急救。

“邦迪”的诞生催生了一个新市场——创可贴,又名杀菌弹性创可贴,其医药学名为“苯扎氯铵贴”。

邦迪创可贴于1920年问世到1950年,累计销售达到一百亿片。

为了让销量增长,邦迪创可贴找到国际著名的4A公司扬罗必凯,给出一个战略任务,为邦迪创可贴找到新的增长机会,提高销量。

在当时,邦迪创可贴的市场位置是这样的:

1、在美国大部分的药箱或药柜里,都占有它一席之地。

2、主要用户是活泼好动的孩子(2-10岁,时刻都要紧盯着在身后,离不开人)的母亲,她们用邦迪来对付孩子们日常的擦伤或割伤。

3、知名度已经很高了。

4、形象也很正面。

5、大部分的人们家里也都购买它,并且知名购买。

面对这么成熟的品牌,扬·卢比凯如何为邦迪创可贴找出新的增长机会?

扬罗必凯在调研过程洞察到一个关键的场景——使用邦迪,在伤口结痴之后,撕掉已经脏损的旧邦迪,痴的目的是保护伤口。

但用一块新的郑迪保护这个伤痴,可以使伤口恢复得更快。

伤口不再装开,痴也不会蹭落(或被孩于撕掉)。

一般而言,用邦迪保护伤口可以使伤口愈合得更快。

现在问题变成了——母亲们并没有意识到替换断的邦迪可以更快地帮助恢复和保护伤口。

扬罗必凯把战略重心放在主攻这个问题的广告上,促进了用量的增长,进而促进了销量的增长。

(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