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绿骏马
整个上午,陷入选题困境,举棋不定,迟迟无法落笔。最终选择坐下来,就这种相持的状态写一写。
每篇文字,作者在撰写之前都要确定文章的主题,围绕关键点展开论述或情景描写。如何确定这个点就成为写作的关键,也就是写作的目标,去往的方向。方向目标一旦确定,接着就是用丰富的内容支撑起骨架,建筑近乎完美大厦的过程。
这个点是什么?如何确定尤为重要。
有位大伽说,公众号写作三个方向:一是追逐热点。这对作者有很强的要求,能敏感的吸引读者眼球,调动公众情绪,直至文章突破十万+。二是写小黄文。听上去有些上不了台面,但点击率会一路飙升。可见,男人们还是那么正常,丝毫没有收起喷薄欲出的荷尔蒙的意思。三是专业指导。无论是养猪种菜,洗衣做菜,只要你持续输出新鲜内容,就不愁没有读者。我属于第四类,与这三点都不沾边,足以证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在写什么?写眼中看到的世界,写大脑想到的问题,不断从个人视角拓展知识的边界。我就是一个掉进知识海洋的孩子,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对什么都想上前触碰。这是很危险的,因为没有方向等于在做无用功,今天东一榔头,明天西一棒槌,看似放进篮子都是菜,可做出一盘什么样的大餐却不清楚。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向前走,去探寻一条连自己都不知道是否存在的路。
我不后悔,也不孤独,相信保持这种好奇心更为重要,对世界永远开放,在一点点的进步中收获幸福与满足。
整个上午,在三个选题中打转。
这几天,发现写读书笔记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它让我在记录中找到阅读时忽略的细节。阅读中,漏掉了一句十分重要的话:“读书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话很短,也很简单,什么是知识体系,如何建立?都是未知数。当然,读书要有量的积累,否则难有质的飞越。那么,一天读一本就能建立起知识体系吗?不能。任何坚固的建筑都有图纸、框架和细部,知识体系也无例外。毫无目的的读书,书读的再多也不可能建立坚固的知识体系,因为你没有图纸,没有前提,任何努力都可能变为徒劳。书浩如烟海,专业多如牛毛,以有限的时间抗争星辰大海般博大的知识海洋,结果可想而知。
笔记,这个小小的存在,给了我启发。拿起笔,在纸上画出一本书的框架,找寻逻辑脉络,之后以自己的方式叙述一遍,最终用一句话固定这本书的核心。在与作者相同的思维架框中,学着不再仰视一本书,有胆量去评判作者,甚至找到它的错误和漏洞。于是,可以平视他,不再小视自己,不再迷信书本。书只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载体,而我们拥有对世界独立的思考才是所要达成的目标。
这些初步的想法,忍不住现学现卖了,担心想法稍纵即逝,马不停蹄的写下来。
笔记中,注意到多位作者同时说到一个频率极高的词——“本能”。
本能,是预装的我们大脑内部的操作系统,它来自上百万年的人类演化。无论是吃点好的就长胖,还是走上讲台就紧张,都是本能释然。长胖为储存能量,以备不时之需,紧张为安全需要,远古时这么多眼睛盯着,大概小命难保。
拜本能所赐,我们喜欢小圈子,这是我们的,那是他们的。如果自己上班迟到,我们会归因该死的堵车,如果别人迟到,我们会归因这个人不靠谱。中医能治病,这是我们从老祖宗那里得出的结论,且延续上千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长河里,为什么从来没有借助中医的老外也一样好好的活着。这不是与中医对着干,只是从另一个视角看待万事万物。
曾经,我们的本能是为了生存和活命,而今,这种停留在上百万年情景中的特殊反应,将成为个人成长进步的最大障碍。过去我们依靠本能,现在我们要反本能。
巴菲特说:“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亿万富翁的这句话就是反本能。以往,我们将听任本能的召唤当成追求个性,实则陷入一种极度的不自由。巴菲特还说:“坚持自己的原则。”这一原则不是从众的原则,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生笺言,而应是经过自己深入思考得出的结论,是属于自己大量学习之后重新的认识。这一原则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敢于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胆识与坚持,是反本能之后新的原则。
这次写作,战胜了追求完美的本能,要知道,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坚持写作是一种训练,它不单单考验能力,还考验是否具备战胜本能的勇气和行动。
本能告诉我,今天别写了,出去晒晒太阳不好吗,这次我没有听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