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越来越快,很多以前很复杂的事情,现在只要一次按键就可以了。比如煮饭,几乎都是用电饭锅煮饭,把米洗干净放在内锅里,按下煮饭键,就可以等待吃饭了。
要是在我儿时的年代,孩子学会煮饭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家长要反复的说教,还要一步一步的练习,一步没学好,可能饭没熟,要不饭糊了,要不饭“沙”牙。
第一步:淘米。记得儿时的大米里都有很多石子和沙子,究其原因就是碾米机器的落后,分拣不出大米里的杂质。首先盛适当的米放在洗米盆里,先要把大颗粒的石子拣出去,然后用水把米洗干净,然后用大的勺子,用水筛出米粒,一遍又一遍的淘洗,因为小石子比米粒重,勺子里最后会剩下很多小石子,这一步技术最难掌握,我的动作和母亲相同,但是就是筛不出小石子,每次母亲都会筛出很多小石子。如果筛不出小石子,煮好的饭就“沙”牙。
第二步,焖煮。加入适量水以后,灶堂里就添柴大火烧旺,很快就烧开了。锅里有大量的水汽泡咕咕向上顶起锅盖,有大量的水汽蒸发上来,厨房真的像仙境一样。这个时候就要立即停下灶火,要焖煮一会会,只要锅里的水份被米吸干净以后,没有明显的水积存,就要有第二次的“火攻”。
第三步,蒸煮米饭。再一次给灶里添加柴火,这个阶段的火要小一点,不可大火猛攻,小火慢攻,还要不时的看锅上方的蒸汽。母亲告诉我要注意到蒸汽垂直向上,就不要给灶里添柴了,说明饭已经煮好了,如果再添柴饭就糊了。蒸汽垂直说明蒸汽里含水极低,也就说锅里的米饭水已经吸饱水,再要添加能量只能烧焦烧糊米饭。
第四步,焦香锅巴。现在饭已经好了,但是现在还不能马上吃饭,利用灶里还有余温,贴近铁锅的米饭会被慢慢烤焦成锅巴,焦香的锅巴会弥漫整个厨房。干了一上午农活,非常饥饿,会不由自主的分泌吐液,这一餐可以吃上三碗饭,最后还可以加一点焦香的锅巴。
煮一锅饭过程,现在看来是多么的复杂。但是我们小时候可以感知大米到米饭的整个细微的变化,带给我们的感知是全方位的,我们现在用电饭煲煮饭是无法感知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