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不到朋友反而加以强害”,在我看来,应该算是故意杀人吧!可终会究竟杀了谁?为什么?
一、嵇康(嵇中散、嵇叔夜)
在《世说新语》中,是这样描写嵇康临死之际的: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如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闻王亦寻,悔焉。
这之中,嵇康还是保持了纯洁的本质。钟会曾经多次对嵇康暗示、拜访。嵇康都对他保持着不理不睬、轻视、忽略等。
因为一次次的尴尬,钟会已经很生气了。 刚好山涛(竹林七贤之一)又给嵇康写了推官信,嵇康又写了绝交书,却让钟会挑拨成了反诗。 这话传到了魏文帝的耳朵里,可就大事不好了。一个堂堂君子,名士就这样无罪而死。
判刑那天,太学院的三千多名学生跪下来给刽子手、文武百官和文帝嗑头,可终究没能保住嵇康的命。可嵇康知道山涛是个正直之人,临死之际还是把一双儿女托付给了山涛。
二、夏侯玄(夏太初)
夏侯玄被关进狱后,便和嵇康几乎一样了。嵇康和夏侯玄的共同点都是:宁死不屈,正直。
《世说新语》中记载着:夏侯玄即被桎梏,时钟毓为延尉,钟会先不予玄相知,因便狎之。玄曰:“虽负刑余之人,未敢闻命。”拷掠出无一言,临刑东市,颜色不异。
夏侯玄为人正直,文学深厚,也是钟会理想的敬佩之人。进了监狱,中会也丝毫不放过这个人才。便到狱中对夏侯玄“狎昵” 。诱惑够了,夏侯玄还不听。钟会在恼怒成羞之中,便不再管了。
这就是钟会的意图:不听他的,斩立决!
这就是钟会,人际关系不好的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