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梗在网上火了起来,接着便有网友在下面喊出“世界那么大,钱包那么空”的悲嚎。当时我坐在宿舍里吃着米饭刷着微博,看到这个连声赞叹网友一贯犀利的风格,然后抱怨食堂阿姨给打的菜太少了。
直到最近,因为一件事情想去北京看一看。我不是那种把“要么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要么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当做信仰的人。我向往的生活方式是,毕业之后呆在威海这个宁静的三线小城,过着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活,拿着一份可观的薪水,拼了前半生买一栋靠海的房子,用下半生看海。可是纵观我生命中的前二十年,怎能一个宅字了得。搜刮了所有外出的经历,除了老家的周边小城,我只去过石家庄和威海两个城市。不知道像我这样的大学生多不多눈_눈也曾经一度对外界的一切充满兴趣,有那么多有趣的东西等着这年轻的生命去探索,你又怎能困囿于这具只有两条腿一双脚的躯体。后来因为种种,比如身边的人会说什么:这世上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东西多了去了,你都能一一感受么?既然不能,为何不先打理好你眼前的生活…然后,满心的幻想就被窘迫的现状给浇灭了。可是,人活一生不就是应该让有限的生命焕发无尽的光彩么?不能因为生命的有限,生活的条条框框约束追求世间真性情的东西吧。所以,我想出去看看。现在早已不是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的年代了。去感受一下世界另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去看看那些曾几何时出现在杂志或文章上的地方,去了解你所不知道的存在……有的人说,旅行就是一群人到另一群人厌倦了的地方去,谁说不是呢。我们都是存活的流动体,永远不满足于脚下的土地,在你踏上生命的一片处女地时,便对它失了兴致,匆匆忙忙赶赴下一个约定。过客是一种神奇的存在,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和一群同样的过客聊人生,他们和你一样,心无挂念,游玩四方,你们聊对方,聊聊哪地方的小吃比较地道,聊聊哪条路可以绕过售票处,喝着咖啡品着血色再谈谈余下的人生,然后再分离,各奔东西。不能用分离,因为还未相识,哪来分离之说。
说了那么多,终归要回到最根本的问题之上——时间和金钱。两个可以相互转换的东西。时间不值钱的人可以花钱,聊以慰藉不能再悲苦的人生。没钱可花的时候把自己的人生过成一部奋斗史,努力挣钱。富有,不是省出来的。我很欣赏那种挣钱就花,没钱就挣的姑娘,一个词,帅气。本来就不好混的生活再一毛钱掰开花,那岂不是不让人活啊,于其生理心理都是一种伤害。女孩,十八岁之前父母要富着养,十八岁之后要富着养自己。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真的想去看看,去看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不求锦衣玉食,现世安稳,只求心和身,有一个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