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打了个电话给在私立学校当老师的好友,托她帮忙,让儿子转校到她学校初中部就读。好友询问了一下儿子的成绩,然后对我一顿猛斥。
“你这妈是怎么当的,天天守在孩子身边,孩子的成绩竟读成这样。”
“你这妈是怎么想的,去年就应该让孩子去参加重点中学的招生考试,考得好不好,总该试一试……”
好友是个心直口快急性子的人,虽批了我一通,还是义不容辞帮我办这事。
她的话,戳中我的心,让我深刻反思这些年来对儿子的教育方法。
记得儿子读一年级的时候,数学课本教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和分钟。晚上做作业时,发现他不懂,便拿一个换掉了的挂钟,手指推动钟面上的分针,边演示边告诉他,钟面上的一小格是1分钟,一大格是5分钟,分钟走完一圈就是60分钟,也就是1小时。我觉得这是一个最直观的方法,听几遍看几遍一定会懂的。结果我演示了三四次之后提出问题,他还是一脸茫然,一点都回答不出。我只好继续耐着性子演示,每演示完一次,心中的怒火便往上噌一点,终于在演示将近十次之后,在怒气和责骂声中,儿子听明白了。但在后面的数学考试中,时间换算的题目基本失分。
后来看到一篇文章,里面说生活中的一些常识,不需要早早教会孩子,随着年龄增长,时间一到,自然就懂了。
想想确实如此。这世界上还真没人看不懂时间的,除了智力有障碍的人。
儿子读一年级至三年级期间,他写作业我基本陪在身边,随时给他解惑释疑,这过程中,失去耐性讲解冲儿子发脾气的时刻也时有发生。到了四年级,我觉得不能再陪读下去,怕他有依赖性丧失独立学习的能力,于是放手让他自己完成作业,我只帮他检查。有一次他写的字很马虎,全篇被我撕掉,要求他重新写,他含着泪又写了一遍,从此,凡是作业的字都写得很工整。只是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他极少向我问问题,考试的成绩总是中等水平,我不是一个很注重分数的家长,并未对他的成绩提出更高的要求。
哪知,上初中后,课程增多了,成绩不停往下掉。突然发现他背课文背单词不出声,遇到不会的题目不问直接绕过。每个晚上虽然在书桌前做一两个小时习题,貌似在学习,实际在神游。批评他,他以沉默抵抗一起责骂。
我想,儿子之所以这样,与我这么多年的教育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我的陪读,其实是干涉他学习的自由。
我的检查,其实是压制他学习的自主性。
过度干涉和过度压制,导致他失去学习的快乐,失去学习知识的快乐,便不能获得学习成就感,没有成就感,便没有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我的没耐心,是最直接杀死他学习兴趣的杀手。
“教育孩子时,最主要是态度不是内容。”一个对孩子没有足够耐性的妈妈,还不如一个对孩子放任自流的妈妈。
也许我明白得晚了,但愿能亡羊补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