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喜欢看我们老祖宗的东西—-国学。对我们历来歧视的国学。实则是我们的经世致用的宝典。我们是捧着金饭碗到处要饭 比如大家热忠的为学之道。论语中早就提示于世,讲为学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是孔子所说,来自《论语•雍也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为学的最低境界是“知之”,纯粹为了知道而知道,好比今天的教育方式,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文凭而学习,为了工作而学习,有朝一日一旦拿到文凭,便从此不再学习。应试教育的根本症结就在于,它是教育学习中最低的境界—“知之”。
学习的第二重境界,叫“好之”。有些人从少年时代就学习自己喜爱的,比如曾经的国学少年周易玄先生,即使遭到来自方方面面的误解,他始终坚定不移地勇往直前,并暗自下定了决心,不但要学,而且一定要学好。这就是爱因斯坦的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只说到了学习的第二重境界。
“乐之”的境界,其实已然进入了“悟道”的境界。因为只有悟道,才和禅宗的参禅一样,是随时随地都在参悟。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各领域的杰出人士,都达到了“好知”这一层面,而圣贤则都进入了“乐之”层面。
希望我们的孩子为学都能进入好之乃至乐之层面。国之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