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籍《发展心理学》,读书感悟:第六章婴幼儿期的心理社会发展
三、学步期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1至2岁的婴幼儿称为学步期儿童。
1.自我意识的出现
自我概念是指我们对自己的印象,是我们对自己能力和特质总体看法。
自我效能对自己有能力控制挑战和获得目标的一种感觉。
自我一致性是指一种客体存在感,将自己与世界中其他人区分开来。
自我意识是把自我当成明显的,可辨别的存在的意识,它的出现建立在感知自己和他人之间区别的基础之上。
2.自主性发展。
艾里克森认为,18个月到三岁的儿童处于人格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即自主对害羞和怀疑的阶段,这标志着从外部控制向自我控制的过度。
3.道德发展:社会化和内化。
社会化是儿童形成习惯、发展技能、获得价值观和动机的过程,从而使自己变成一个有责任的和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尊从父母期望可以看作儿童遵循社会标准行为的第一步,社会化依赖于这些社会标准的内化。
①自我调节的发展。自我调节:即使当照料者不在场时,也能总从照料者的要求和期待来控制自己的行为。
②良心的起源:约束性顺从
良心包括做错事后不安的情绪以及具备避免做该事情的能力。
抑制控制,即通过意识或努力去抑制冲动,这是在学步期出现的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他首先通过促成儿童自愿遵从父母的期望来促成良心的发展。
儿童不需要提醒愿意服从命令去清理房间而不去玩那些特殊玩具。就被界定为约束性顺从。如果需要家长提示才能遵从要求的儿童则被判定为拥有情境性顺从。
③影响社会化成功的因素,
父母对待孩子社会化的方式、儿童的气质以及亲子关系的质量都有助于预测儿童社会化的难易程度。影响社会化成功的因素包括依恋的安全性、对于父母行为的观察学习和亲子之间的交流回应。
和母亲与交互回应关系的儿童会表现出道德情绪。例如内疚和同情。在面临强烈的诱惑去违反规则或违背行为标准时表现出道德行为。还会通过一定的道德认识,对于假设的、适合该年龄的道德两难问题进行判断。
四、和其他儿童交往
1.和兄弟姐妹的交往。
兄弟姐妹和父母之间的依恋越安全,他们之间相处的就会越融洽。
2.和非兄弟姐妹的交往
学步期儿童通过互相模仿来学习。帮助儿童学会如何谈判和解决争吵。
五、双职工家庭的儿童。
1.父母就业对儿童的影响。
母亲过早工作,对孩子的顺从、行为问题、自尊、认知发展和学习成绩没有影响。
母亲的敏感性、家庭环境质量和对孩子的照料质量会对孩子的发展有所影响。
2.托儿所对儿童的影响。
父母通过选择特定的托儿所(主要取决于他们的经济状况)来影响孩子在托儿所所获得的经验。托儿所也会影响家庭生活。
①影响托儿所效果的因素,早期托儿所的效果取决于照料的类型、数量、质量和稳定性以及家庭收入和儿童开始进入托儿所的年龄。
照料的质量会影响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行李社会能力。
影响托儿所照料质量最重要的因素是保育员。
②托儿所效果分离。
高质量的托儿所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虽然托儿所照料者的敏感性和回应性纯影响学步期儿童的社会化。但是母亲的敏感性对儿童的社会化影响更大。
托儿所的效果与家庭特征密切相关。
③对于处境不利和少数民族儿童的影响,来自低收入和高压力家庭的儿童会从高质量的托儿所中受益,他能为儿童提供认知刺激和情感支持,而这类照料在他们的家庭中可能是缺失的。
民族和社会经济地位混合的样本以及低收入家庭的研究可能无法解释关于少数民族的托儿所照料的这些具体因素。
五、虐待:虐待和忽视。
虐待是指对儿童故意的或可避免的伤害,主要包括通过某种活动施加的伤害。
忽视是由父母不作为造成的伤害。不能满足孩子的基本需要。
性虐待:是指成人和儿童间的性活动或性接触。情感虐待是指导致行为、认知、情绪和心理障碍的虐待或忽视,主要包括拒绝、恐吓、孤立、剥夺、贬低、蔑视或提供情绪支持、关爱和感情。
1.虐待:事实和数据。
受虐待的儿童中,超过60%的为忽视,20%身体虐待,10%为性虐待,7%为情感虐待。
2.影响因素:生态学的观点
①受虐和被忽视儿童的父母和家庭特征。
被忽视的父母也会疏远自己孩子。
②社区特征和文化价值。和受虐待密切相关的两个文化因素是社会暴力和体罚。
3.帮助处于危险或麻烦中的家庭。
优秀的社区干预策略应当是全面的、以社区为基础的、以保护儿童为中心的、以尽可能改变家庭为目的的策略,在必要的情况下将被虐待儿童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为受虐待的儿童及其父母提供的服务包括提供住所、教给父母养育技能、提供治疗。
4.虐待的长期影响。
为陷入虐待困境的儿童提供更为有效的补救措施,这是社会的责任,
虐待的后果会表现在身体,情绪,认知和社会性方面,
许多受虐待儿童有极强的心理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