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预感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或风险时,产生不确定感或者不可控感,甚至产生无力感,进一步出现焦虑、抑郁症状,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安全感是我们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缺乏安全感是现代人常有的困惑,当我们长期处于这种困惑之中,这也许是一种心理疾病,可能是我们的思维习惯出现了问题。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几种情况:1、头一天觉得生活如此美好,心情特别愉悦,次日就突然感觉情绪低落、生无可恋;2、给朋友发一条微信,对方迟迟未回信,感觉对方没有在乎自己;3、总感觉别人在背后议论你,总感觉别人对自己的能力不认可;4、工作上出现问题,总认为是自己的责任。
看似合理正常的感觉,其实就是不安全感,这些感觉本质上就是认知扭曲,我们对自己撒谎,连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造成不安全感的认知扭曲主要是三个方面:1、情绪性推理;2、过分猜测他人想法;3、一味揽责。
[1] 情绪性推理
情绪性推理是指一个人倾向于把感觉当做事实。其实,生活没有那么大起大落,没有那么戏剧化,也没有那么复杂,变化的只是我们的内心情绪而已。情绪性推理不仅让自己没有安全感,还会影响到你和别人的关系。比如夫妻之间一方看到伴侣与异性有联系,则认为对方出轨,产生不信任感;比如同事之间,你感觉某人不喜欢你,则认为此人处处与自己作对,进一步产生敌意。
[2] 过分猜测他人想法
过分猜测他人想法指的是你认为你知道别人在想什么。这个思维习惯双向循环,首先你的不安全感会让你去猜测他人的想法,然后你会相信你猜得对,认为他人就是这样想的,这种认知转而会让你更没有安全感,进一步形成恶性循环。其实,过分猜测他人想法反而说明这个人内心是自卑的,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别人比自己强。
[3] 一味揽责
一味揽责是指不管发生什么事儿,都认为是自己的问题,把责任都揽到自己的身上。比如,朋友情绪低落,你会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朋友而自责;比如,家人抱怨几句,你会觉得自己没有尽到应有的家庭职责。总之,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最后都肯定会归结到自己身上。
上述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遇到过,如何改变这种认知扭曲呢?通过三个有效方式来增强我们的安全感。
[1] 审视自己的想法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认知扭曲,我们的直觉和所谓的第六感都说明不了什么,算不上证据。审视自己的想法,核心是除了自己的感觉之外,要找到能够证明内心想法的证据。
[2] 用行为来影响思维
不安全感,从根本上来说,来自于自我怀疑,以及对自我的不确定,所以你要主动地用行动去影响你的思维,思维与行为本来就是相互影响的,如果你的心里没有安全感,可以先通过你的行为表现得很有安全感。
[3] 提前给自己打预防针
我们在质疑自己的能力、价值和表现的时候,会产生非常大的不安全感,绝大多数人要不就是高谈阔论试图证明自己的价值,要不就是试图去取悦所有人。实际上,你可以提前给自己打预防针,给自己灌输一些现实点的预期,例如,不管我做成什么样子,总会有人做得比我好、比我更聪明。直面自己的不安全感,你会发现也没什么可怕的,还有点无聊。
从根本上来说,不安全感来自于对自我的怀疑,我们没有办法控制别人的思维和感受,也决定不了别人的眼光和态度,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全力以赴,不负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