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接触到一个人。他外在完美,仿佛身上每一根毫毛都像长在我的审美点上,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使我不自觉地陷入一种难以自持的境地。无论工作时亦或是日常生活,他总是不自觉地从脑子里窜出来,搅乱所有的计划。
这感觉仿佛利器穿透灵魂,它人无法窥见,更无法感同身受。在他人看来,他只是一次蝴蝶的振翅,我脑海中却已经完成了一场巨大海啸。
我知道,我入迷了。
这种痴迷的状态,似乎点亮了大脑中的“奖赏系统”,这个系统关联着我的渴望、寻找、不可按耐的需要,我的兴奋、注意力的焦点、动力和我的占有欲。
越了解他,越是只肯看他的长处。随着了解程度的加深,愈发惊讶于他如此完美无瑕。他好像就是那个我一直在追寻的,灯火阑珊处的人。
但他又切实是如此遥不可及,若远山的幽沉钟声,隐隐约约,可闻而不可觅。
我的理智告诉我必须停止这些念头,可即便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自控。随着痴迷程度的加深,我的生活失去了平衡,丧失了除他以外的价值感,一天的二十四个小时全都被有关他的一切消耗掉。
他明明这么好,却像毒品,让我产生浓烈的、致幻的毒瘾。他从一个美好的人,慢慢变成了我变态心理的所有物。我甚至对莫须有的对象产生嫉妒、猜疑甚至恐惧,会为他的好而喜不自禁,也会因明知不可触及而焦虑地患得患失。我成为了那个曾经我鄙视的病患。
成瘾是人性深处的东西。人类的本能就会追逐能带给他们快感的东西。一朵花很漂亮,带给我美好的视听,我就爱它。
当陷入痴迷,我们会尝试控制自己不要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比如无休止地搜寻他的信息,跑到对方的家门口等等,就像那些使用毒品的人试图控制自己不要进行下一次吸食一样。但是这种控制会让我们感到空虚,甚至坐立难安。最终我们无法忍耐,还是做了那些明知会导致最坏恶果的事。但在执行的那一瞬间却感到极度的释放和满足。
我想抽身,却发现很难。也许是爱情小说看多了,就会自己在心里编织美好的场景,想象着自己与他的相遇。
带着迷恋去爱一个人,非常苦涩,痴迷让我面对他时自惭形秽,变得小心翼翼又卑微,失去了自我,偏离了自我。然后开始认为,我不配。
这时候又舍不得再去更多了解他,因为他的余生可能属于任何人,除了我。
不敢多看,怕自己更多沉迷;不敢少看,怕以后再也看不到。
“如果我再优秀一点就好了!”
自卑的人,缺少光芒。
完美的他,光芒万丈。
在这一瞬间,我忽然就特别想成为他。
纵然知道与他的距离如鸿沟,却也产生了追赶的念头。
他若是难戒的毒瘾,索性放任自己的感受,这样就不会因为明知不可得而求之而躁郁,挤压自己本就不宽裕的内心。
跟随本心,控制自己,学会将过度一点点控制成适度。
适度,是成熟的核心。成熟后,我们也会偶尔怀念那个不计后果的曾经的自我——因为迷恋于他的好,自以为的不配,而想方设法让自己变得如他一般好。
因为知道自己仍旧没有达到自己心目中百分百的自己,所以移情到某一个完美的支点处,试图竭尽全力撬动支点,让自己完美。
陌上花开似锦,猛虎细嗅,所有的伤痛终会过去。即使岁月经年,你与他已经走得相去甚远,但也一定要相信,美好的奋力追逐,是为了让你足够强大与美好。让你从配不上,到一切皆好。
所以对于那更曾经沉沦于他的一切的自我,直面它,跨越它,坚持不懈,也许会在某一个瞬间,破茧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