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无事,不用为接连不断的课程烦扰,不用为费心的上班苦恼,也不用为了任何的烦心事儿晚上睡不着……趁此机会,每天窝在宿舍里,仿佛像动物园里面的那些小动物一般,每天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吃饱了就睡,期间不时地和玩伴儿娱乐一下,仿佛感觉自己回到了八岁前的童年时代。
在充分享受了仿如童年时光的生活之后,总感觉生活中缺少点什么。闭门苦思了两天两夜,猛然间发现原来自己在观望了无数的职场人士的酸甜苦辣之后,脑子里会时不时地出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股不知从何而发的压力使得我时常会有种紧迫感。它迫使我必须时刻努力,不断完善自身,为了能在未来的职场生涯中脱颖而出,现在必须未雨绸缪。
苦思的两天里,突然发现自己之前是如此的不了解自己,不了解不了解自己将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到底能为社会贡献多大的价值,甚至不了解自己肚子里面究竟有多少可回馈社会的东西。为了把一切的思绪理清,我决定先从了解自我开始,先从了解自己在所谓的寒窗苦读十几载以及毕业之后几年的职场生活究竟有多少收获开始。
回想之前的生活,像是一条积压了太多能量的河,生命的浪潮在我的河床里奔腾起伏,从而使得走过的二十几年的岁月仿如一条动荡不宁的急流。而现在,在经历了许多冲撞和曲折之后,生命之河仿佛终于来到了一处开阔的谷地,汇蓄成了一片平静的湖。从平静的湖水中,我看到了高山、白云和树的倒影,它们伸展在蔚蓝的神秘之中。我知道,湖中的水仍在流转,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静如镜。读周国平的《最合宜的位置》,让我重新思考自己的位置,书中说:“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只等他有一天来认领。一个位置对他是否合宜,应该去问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看它们是否感到快乐。”如今在他的引领下,我找到了自己最合宜的位置,如今的我,能切身感受到周先生书中提到的——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的精神世界的宝藏。泰戈尔曾说过:“外在世界的运动无穷无尽,证明了其中没有我们可以达到的目标,目标只能在别处,即在精神的内在世界里。在那里,我们最为深切地渴望的,乃是在成就之上的安宁。在那里,我们遇见我们的上帝。而上帝就是灵魂里永远在休息的情爱。”泰戈尔所说的情爱应该是广义的,包括了创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和博大的爱心,而这一切都超越了世俗的争斗,处在永久的和平之中。这种境界,正是丰富的安静之极致。
如今的社会越来越热闹,而每个人在生命中的每个阶段也是需要某种热闹的。那时,饱涨的生命力需要向外奔突,去为自己寻找一条河道,确定一个流向。但是,一个人不能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因为热闹总归是外部活动的特征,而任何外部特征倘若没有一种精神为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其目标,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必定的贫乏和空虚的。正如周国平所说:“我对一切太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我香气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因此,目前我正在享受人生最好的境界。手捧一本书,心无杂念,在书的海洋里徜徉,有时会同情书中主人公的悲惨遭遇,为之打抱不平;有时会被作者的经历羡慕得一塌糊涂,畅想自己未来的人生。之前的之前,常会眼睛瞪着书,而心却不知道跑到了哪里,从而使得书中所讲完全不知所以。如今,终于知道,手捧一本书,如果心不静,再好的书也读不进去,更不用说领会其中的妙处了。而读生活这本书也是如此。其实,只有安静下来,人的心灵和感官才是真正开放的,从而变得更敏锐,与对象处在一种最佳关系之中。但是,心境是强求不来的,它是一种境界,是世界观导致的结果。一个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的人必定总是处在心猿意马的状态。关键一定要知道她到底要什么,所以她的心很静。
唯有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静心思考自己的人生,才能真正的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