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帝曰:所谓言而可知者也。视而可见奈何?岐伯曰:五脏六腑固尽有部,视其五色,黄赤为热,白为寒,青黑为痛,此所谓视而可见者也。帝曰:扪而可得,奈何?岐伯曰:视其主病之脉,坚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扪而得也。
帝曰:善。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
岐伯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解读)
“帝曰:所谓言而可知者也。视而可见奈何?”黄帝问:以上病情,是通过问可以明了的。那么能通过目视可以了解病情吗?
“岐伯曰:五脏六腑固尽有部,视其五色,黄赤为热,白为寒,青黑为痛,此所谓视而可见者也。”岐伯说:五脏六腑在面部各有所属的部位,观察面部的五色,黄色和赤色为热,白色为寒,青色和黑色为痛,这就是视而能见的道理。
“帝曰:扪而可得,奈何?岐伯曰:视其主病之脉,坚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扪而得也。”黄帝问:能通过扪摸就可了解病情吗?岐伯说:这要看主病的脉象,坚实的,是邪盛,陷下的,是不足,这些是可用手扪切而得知的。
“帝曰:善。余知百病生于气也。”黄帝说:讲得非常有道理!我听说许多疾病都是由于气的影响而发生的。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如暴怒则气上逆,大喜则气缓散,悲哀则气消散,恐惧则气下陷,遇寒则气收聚,受热则气外泄,过惊则气混乱,过劳则气耗损,思虑则气郁结,这九样气的变化,各不相同,又各会导致什么病呢?
“岐伯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岐伯说:大怒则气上逆,严重的,可以引起呕血和飧泄,所以说是“气逆”。
“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高兴气就和顺,营卫之气通利,所以说是“气缓”;悲哀过甚则心系急,肺叶胀起,上焦不通,营卫之气不散,热气郁结在部内,所以说是“气消”。
“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恐惧就会使精气衰退,精气衰退就要使上焦闭塞,上焦不通,还于下焦,气郁下焦,就会胀满,所以说是“气下”。
“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寒冷之气能使腠理闭塞,营卫之气不得流行,所以说是“气收”。热则腠理开发,营卫之气过于疏泄,汗大出,所以说是“气泄”;
“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过惊则心悸如无依靠,神气无所归宿,心中疑虑不定,所以说是“气乱”。
“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过劳则喘息汗出,里外都发越消耗,因此说是“气耗”。思虑太多心就要受伤,精神呆滞,气就会凝滞而不能运行,因此说是“气结”。
今天学习了气机变化对身体的影响。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