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个月学习了吴小丽老师的正面管教家长班课程,学完之后我有在生活中实践,然而有些理论知识看似明白了,但运用起来还是会碰到一些问题,甚至感觉工具不好用的时候。近阶段对以前学过的正面管教工具进行复盘学习,我选择一个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用到的正面管教工具“你句式、我句式”进行分享。
复盘是一种更好的学习,通过复盘能使正面管教的理念在育儿中更好地落地实施。也希望借着这次分享能和大家一起多交流学习。
一、什么是 “你句式、我句式” 正面管教工具?
(一)“你句式”:
你看上去/听上去/知道。。。。。。(事实现状)
你现在觉得_____(孩子的感受)
是因为你_____(造成前面感受的原因事实)
我想,你希望_____(孩子的愿望/请求),
同时可以和孩子进行启发式提问或相互尊重的解决办法。
比如,孩子看着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酸奶,哭闹着要喝,可是我们想让酸奶暖一下再喝。可以用“你句式”,妈妈看到你很特别不想喝酸奶,可是妈妈现在不给你喝(事实现状)。你很着急(感受),因为妈妈要让酸奶静置暖和一下,你就不能马上喝了?(原因)我想,你希望妈妈能马上拿酸奶给你吃(愿望、请求)。接着可以和孩子进行启发性的提问的解决方法。可是现在酸奶这么凉,如果直接喝到你的肚子里,你的小肚子可能会很难受。妈妈很担心你的小肚子会很难受。所以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你喝了酸奶之后,你的小肚肚会不难受呢?(启发式提问或相互尊重的解决办法)
3岁以上的的孩子可以让孩子提出解决性办法,针对2岁以下的小孩,可以让孩子感受一下刚从冰箱里拿出的酸奶的温度,让她的脸蛋接触下,然后给她提出有限的选择:你觉得妈妈现在给酸奶热一下再给你吃,还是妈妈先陪你玩一会儿,让酸奶静置暖和一会儿,等我们一会儿游戏结束再来吃好?
(二)“我句式”:
我看到/听到 _____(观察、现状)
我觉得_____(自己的感受词汇)
是因为_____(造成前面感受的原因)
我希望_____(启发式提问或相互尊重的解决办法)
我希望我们可以一起找到可行的解决办法/我希望我们可以(自己认为可行的解决办法)/你有什么好办法?
比如上班回到家,看到孩子在家里玩又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我们情绪不免会受影响,可能我们的大脑盖子一下子就打开了。我们可以用“我句式”跟孩子沟通:妈妈今天回家,看到你把玩具扔的到处都是,客厅垫子上、沙发上、餐桌上,而没有收拾起来(观察、现状),妈妈很生气(感受),因为妈妈要收拾很久(原因),妈妈希望我们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家,玩具能好好收拾起来。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玩具回家,让我们的家保持整洁干净呢?(启发性提问或相互尊重的解决办法)
二、 使用“你句式、我句式”工具需要注意什么?
在“你句式”中要做到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而在“我句式”中,要做到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而这些的前提就是先共情再表达。
“我”句式中,“自己的感受”和“引起感受的原因”是两个难点。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发生负面情绪时,我们会自然不愿面对或只面对浅层情绪。例如:“我觉得很担心,是因为你的考试成绩差,我希望我们一起找到解决方法。”在这里,“你的成绩差”不是引起“担心”的原因,真正引起“担心”的是:“你的成绩差,可能以后会对你的生活有负面影响,而我很爱你,希望你拥有好的生活。看到你的生活中有负面可能,让我担心。”
在“我”句式使用中,是以我为主,先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是因为我......我希望我能......而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是能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是说到原因,也就是引起感受的原因,就如上面解释的,却经常表达出来的是对方的问题,然后希望对方应该怎么做。
因此,“我”句式中,我们对自己和对他人的情绪诚实最为重要,应创造情绪安全的沟通环境。这样的表达方式,能让我们通过自己的行为,逐渐增强孩子的内心力量。我们沟通中经常出现的生气和愤怒,不是因为孩子行为的对错,而是因为我们自己“行为窗口”的接纳度不同,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看法不同。所以沟通的本质不在于论对错,而是在当下这个时刻,谁的行为窗口没有被满足?谁的感受很糟?谁需要对方的帮助?所以通过诚实安全的表达情绪,达到理智平和关注解决方法的目标。
三、 “你我句式”案例分享,练就诚实情绪
在生活中使用“我”句式的时候,我也经常找不准自己的感觉,或者只能找到自己“生气”“不开心”“难过”这样表面的感觉,要不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感觉。在把“我”句式用于2周岁的女儿身上时候,我也经常感到无力,特别是在孩子哭闹很久时。从2周岁时带她去医院卫生院打疫苗体检到现在2周2,她对卫生院、医院及一些陌生地方总是持着戒备的心态。即使我事先提前告知再告知,同时经得她同意之后才带她出去,但是到现场她的情绪失控,哭闹要回家,我平复自己的心情,跟她共情,然后猜测她的想法,结果还是很不好,这使我一种深深的挫败感与自责。不过,就像朋友一妈说的,每个小孩的特质不一样,也许需要的是时间,我们好好陪伴她然后陪她一起慢慢成长。
遇到孩子有情绪时,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感觉好了才能更能做的好。最近晚上哄女儿睡觉,总是要哄快一个小时,陪她亲子阅读将近一个小时后,按照日常惯例抱抱亲亲她、穿上睡袋,然后关灯等,有时候她还哭闹着要我再陪她读绘本,可是我暗示她时间已经到了,她只好乖乖地躺下来。二十分钟后我看她躺着都没动静,我以为她睡着了,可是我一离开,她立刻惊醒爬起来;有时候睡前已给她小便完,可是没一会儿又哭着起来要尿尿之类。我情绪很烦躁甚至很崩溃:我已经哄你哄得很累很困了,但我还没洗澡,你怎么还不睡,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越想我的情绪越糟糕,等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后,我理解她就是想要求得我多关注。于是我躺在她旁边,拍着她的背跟她说:沐沐,你看起来是不是还不想睡觉?想到睡觉你很不开心,因为你一睡觉,妈妈就要离开你,你很希望妈妈多陪陪你。她“嗯”了一下。我继续说:嗯,妈妈知道你现在的心情,但现在已经到了我们睡觉的时间了,你安心躺下来睡觉,妈妈现在就躺在你身边陪你,陪你睡着,你就能感受到妈妈的存在,在你睡着之前,妈妈都不会离开,好不好?然后我们都不说话。差不多十分钟后,她安心睡着了。
此外,当我们遇到问题,需要孩子协助解决时,要避免使用直接命令、建议、威胁、说教的方式,而要使用“你句式”、“我句式”,“你、我句式”是更能够客观、不带指责的、坦诚的、尊重孩子的沟通方式。例如“你今天回家又把衣服乱扔,妈妈很生气,因为妈妈要收拾很久。”这是一种可以避免争执,容易激发孩子自律性的沟通方式。
了解孩子以及让孩子了解我们,最好的方式就是“共情”和“你、我”句式。共情,是用我们的心去感受孩子真正的想法,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你、我”句式,则是真正向孩子敞开我们的心扉。
共情只是接纳了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知道,他有生气、郁闷、伤心、难过等等负面情绪都没关系,但有些行为是不可以的,比如哭闹耍赖、不上幼儿园、打人等等。孩子有时并不理解妈妈为什么不让自己做,这时就可以用“我”句式告诉孩子妈妈真实的想法。然后,再和孩子一起想解决方法。这样,界限就会越来越清晰了。
我们希望孩子能诚实的面对自己,能表达自己的感受,从“共情”和“你、我”句式开始练习吧,实践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