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生下来,活下去。

活着,为欣赏一片云

            ——读余华《活着》微感

                                                         文|阿粥

       最开始接触余华的书,并不是《活着》,而是《许三观卖血记》。不同的人生,同样的苦难。

       听过不少人推荐余华的这本《活着》,长居热销榜榜首,我却迟迟没看,那时觉得自己太懵懂,无法揣测这样深刻的书。但这一次,我却是利用在公交车上的时间翻开了这本书,也是在公交车上写下这篇文章。说是偶然,却也觉着是冥冥之中的必然。

       当时我坐着一块钱的公车,不仅人满为患,而且异常嘈杂,整个车厢充斥着一种想要忘记呼吸的味道。那一刻,我仿佛理解了《活着》富贵的挣扎与无奈。身在水深火热之中,眼前却总有一根救命的稻草

活着,为共览群山

 

       我们都是困在大海里的动物,也许有的拥有五彩斑斓的鳞片,有的拥有大而有力的鱼鳍,有的能够潜入黑暗无底的深海。但最后,无论是弱小的蜉蝣,还是入海之鲸,我们都逃不过海的咸涩,逃不过水的冰冷。

      如果这个世界上有所谓上帝,当他俯瞰这大地时,会为我们感到悲哀还是欣慰?看着我们像蚂蚁一样,每天忙忙碌碌,焦头烂额;看着我们离家,工作,回家,睡觉;看着我们为高楼大厦而活着,为锦衣玉食而活着,为那些稀有的资源而活着。我们蜗居,我们裸婚,我们又为争夺权利,争夺金钱,争夺人心乃至争夺同一天空下呼吸的氧气而自相残杀。

    我感谢我是人,我幸运,又悲哀。

活着,为喝这杯暖茶


      拿上这一本书,最吸引我的其实是日文版序里的一句话。“活着和幸存的分界在哪里?”一位学生问余华老师。“对《活着》而言,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者往往是对别人经历的看法。”

       当我们以一种旁观人的姿态去审视甚至是评判别人的生活时,总是习惯先入为主地认为别人是有多凄惨多不如意。然后,毫不吝啬我们的安慰,甚至是可怜。但不是当事人的我们又从何知道当局者的幸福呢?

     生活是需要亲力亲为去理解和体味的,因为“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苦难者有苦难者的幸福,温饱者有温饱者的不幸,与无奈。

     就像富贵,他不是一个幸存者,而是一个实实在在活着的、有血有肉的人。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某个阶段,都有过富贵的黑暗生活和大彻大悟。像富贵一样去经历苦难,挫折,堕落甚至是精神或物质上的倾家荡产。但我们也有可能因为有一个愿意倾听的知己,有一个值得珍惜的爱人,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儿,而感到安心并且满足。

     我们能够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生活而奋斗。同样的,我们也能够不因物质生活的极度匮乏而忽略精神生活的富有

     活着,是一路的忍耐,一路的懂得,一路的成长,一路的坚持,也是一路的淡然。仿佛,那些故事,发生在别人身上。而我自己,却只是一个说故事的人。



     一个好的作家,不能回避现实,却能够,在经历过现实的摧残之后仍然保持时而痛彻心扉,时而淡如清风的心态。我并非一个有名的作家,更不能自诩一个好的作家,充其量我也只能算做一个热爱文字,用文字感知的人。

      文字也算是支撑我在这个世界上活着的一种力量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时常在想人为什么而活着。 大部分人从出生开始就无时无刻不在为自身的生存而奔波,也许你可以活到80岁,试想一下,在...
    solo姜阅读 316评论 0 0
  •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母亲腹中生下来,然后坚强的活下去了,直到生命逝去,这也就是我们的生活了吧。 “坚强”,我为什么要用...
    忙碌而又简单的生活阅读 273评论 0 0
  • 2017年5月6,离开了上学工作五年的地方,这个第二故乡,南诏古都。告别同学,告别同事,告别朋友,包藏悲欢...
    南南南er阅读 229评论 1 0
  • 《再活一次:用心来调写作》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已在公众号上推荐多次。在生活中,不管是中国人还是老美,但凡逮到个在...
    TheTrueSelf花精之镜阅读 293评论 0 0
  • 就在刚才 太阳半露着脸 突然噼里啪啦 不期的你从天而降 荡去了暑天的烦闷 淋湿了行人 是夸你呢 还是贬你
    宋茉莉阅读 5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