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这个村庄开始变得安静起来。大人们出去上班了,孩子们出去上学了,从这个村庄走出的大学生们开始奔向更广阔的城市。五六十岁的人也不闲着,拿着锄头去地里就是一天,年迈的老人们行动不便就待在家中,以前还能帮忙照看孙子孙女们,现在啊,他们牵挂的孩子们已被父母带到更繁花的城市中去,只留下一个个孤独的背影。
我突然感觉很庆幸,至少我的童年是热闹充实的,也是这个小村庄,我们一群小伙伴每天追逐打闹,换着花样玩着现在看起来普通乏味的游戏。那时候的大人好像也没有这么忙碌,夏天的夜晚,邻居们用会搬起小板凳拿着扇子,一群人围在一起一聊就是几个小时。平时也经常会蒸包子、馒头类现在看起来极浪费时间的食品,那口笨重的大铁锅却让我品尝到了人生中最简单而又美味的食物。
就像木心先生中《从前慢》那样:从前的日色变得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那时候爸爸去外地工作,和妈妈沟通的方式就是写信。爸爸说那时候寄出一封信妈妈得两个星期才能收到,等妈妈再回寄信,时间前后算起来要一个月左右。虽然等待的时间很漫长,但是心中总有份期待,收到妈妈的信后,爸爸激动的呀,把信反复看个几十遍,生怕漏掉一个字。其实妈妈不会写信,每次给爸爸回信就是简短几行,只是给爸爸报个平安,家里一切都好,不要挂念。然而就是这简短的几行字却让爸爸的内心无比的温暖,心里牵挂的人啊,你的一个字就能让我激动好久。
也许,人们还是怀念这片小村庄的,只是迫于生活压力而选择背井离乡,他们应该也期待着有一天回到自己的家乡,因为这里才是内心最踏实的地方。
我也一直在告诫自己,在为生活忙碌的同时也要让内心有一块温暖的栖息地,只有在这片村庄,我才感觉到那种踏实和温暖。我也在尽可能在理想和梦想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也许我也会选择远行,奔向那片更广阔而又繁花的城市,但这个村庄将会是我永远的牵挂。蔡崇达在《皮囊》里说道: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既到达不了远方,却也回不到自己家乡的人。远方有多远,我们看不到尽头,只是在奔赴远方的同时,故乡也越来越远了。
其实,我们都挺悲哀的。只能告诉自己,生活还是要继续,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