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继家学初心不忘

        所谓“家学渊源”固然是有耳濡目染的肥沃土壤,然而,家学得以流传,并不能寄望于“老子英雄儿好汉”的定律。家学所传当然包括学识技艺,然而更重要的应该是气度与精神,儿孙要有知家学、承家学、传家学的使命感,家学方有可能代代相传。

        司马迁是我国杰出的史学家,在谈到他的成就时,我们也必提及其父司马谈为西汉太史令,以言其家学深厚对他的滋养之功,这也印证了家学沃土育苗的作用。但是,谈到司马谈,就不得不说说家学的传承意识。“司马氏远祖世守天官,世典周室,但从春秋时司马氏去周适晋,失其守而中衰四百余年,史官文化的家学实已不传。”(《文史风景线·史圣司马迁》)四百多年了,家学沃土早已随风扬尘了,根本不能为司马谈的成长成才提供实际意义上的滋养。然而司马谈“初为太史丞,元封三年至元封六年之间升为太史令,供职京师”,他依然是以史学家的身份名传后世的,这就不得不让人在感叹家学渊源的影响之强之外,更加震撼于司马谈重振家学的意志之坚!我们听过“家道中落”,却很少听说“家道中兴”,因为这是很难的,司马谈重振家学,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先祖给他的除了“世守天官”的过往云烟之外,别无其他,但是他恰恰就是放不下这一缕云烟,誓要将它幻成满天彩霞。他“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孜孜以求,终有所成,正是对史官家学的念念不忘,才有了这振聋发聩的回响。

      所有的中兴者,都必有一颗赤子之心。振兴家族的使命感镌刻在他的灵魂中,即便已无寸土可守、寸弓可用,但只要心中的责任不倒、鸿志不灭,他依然可以再造良弓,开疆拓土!世间所有令人艳羡的成功都不是倏忽而至的,必是初心不忘,方有回响,必是草蛇灰线,伏笔千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为一个家在东三旗,公司在西二旗的东三旗人来说。工作日早高峰坐地铁成了一件费心费神的事。 总的来说,分为三步。 第...
    DeppWang阅读 5,582评论 0 0
  • 抱着产品睡。我认为是一种对工作的态度。也就是说,要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和喜欢的态度.这以后的日子,才能把自己的工作...
    幸福路上_daed阅读 1,014评论 0 0
  • 签到第一天 立志进入产品经理 城市的夜晚,霓虹灯璀璨,点亮了黑夜。在嘈杂路边的空气里弥漫着赤裸裸的金钱味道,节日的...
    Willem铁男阅读 2,187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