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31日,已是岁末冬寒,杨村一中大报告厅却如春天般开启了武清区思政课改革的序幕。这一年思政课是最火的,思政课教师是最忙碌的,也是收获的一年。由武清区教育局组织的一次全区专职思政课教师及各直属、镇街领导、民办校思政工作负责人参与的培训正式启动。
一、在解读新政中领悟思政课的重要性
来自北师大教授李晓东,上、下午分别做了题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如何坚持“八个相统一”》和《一体化背景下中小学思政课统编教材的教法和学法》的报告。
1、解读“八个相统一”
从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介绍了加强思政课建设重要性,从党和国家的需要和当今社会的需要,让我们懂得思政课教育重要性不单纯是学科改革的单一意义,而是关系国家育人体系的建构。李教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采用理论与教学课例相结合的讲授方式吸引了全体与会人员。作为思政课教师首先了解“八个相统一”的内容是什么?
2019年3月18日,对于如何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八个相统一”: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李教授从“八个相统一”的重要意义、结合课标理解”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践行”八个相统一”的要求,特别是与教学实践结合,事例生动接地气,与我们的一线教学紧密联系,在培训中时常与专家的分享产生共鸣。
2、解读统编教材
李晓东教授在下午的授课中做了题为《一体化背景下中小学思政课统编教材的教法和学法》专题培训,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时代背景和时代要求,深刻阐述当前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性,不单纯是课程要求,而是关系国家民族未来。人才是21世纪最重要的资源,教育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时代课题,思政课从这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为此教材的统编实施和作用自然成为更重要的教学资源。李教授结合初高中统编教材中的一线教师教学课例与思政课的科学性、可读性、政治性、灌输性与启发性等基本性质做阐述,特别是讲述“假如我是人民第一书记”、“延续文化血脉”、“网络交友新时空”课例时,以创设问题情境、反复推敲研磨,将教材语言到教学语言再到学科思维的过程讲透讲细,以生动的故事改进课例凸显思政课学科核心素养。
3、我的教学体验
在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以任务驱动作为促进学生阅读的重要手段。在我的平时教学中,多以布置课前任务为主,搜集材料、筛选概括要点、观看视频或搜集人物故事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展示搜集成果,讲述故事等方式理解教材内容,同时采用思维导图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建构教材知识体系,再次实践基础上观察到:学生把握的不仅仅是教材知识内容,还有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提升,对教材观点的认同,进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在这样具体的学生学和教师导的双向合作中,课堂教学总能在师生的交流中互相肯定与鼓励,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师生的笑脸呈现在每一次课中,让我深深的感受着做一名思政课教师的幸福感与自豪感。
二、在感动中感悟师德魅力
通识培训中注重师德素养的提升,在两天培训中,“国培计划”专家迟希新的《新时期教师师德素养与提升策略》和北京生物教师刘玮的《用爱与责任拖起明天的太阳》精彩分享,多次博得与会人员的掌声。
1、教育故事中蕴涵教育真谛
在迟教授的关于师德解读中,最多的收获是一个个小教育故事中蕴涵的教育真谛,真可谓是小故事大道理。
“教育是超越智慧,关乎情怀的事业”
“教育学生需要耐心,因为‘儿童是出错的天才’,耐心不是靠技术和方法”
“教育过程是一次播种,不能马上看到生长的结果”教育是对人从小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个性品德需要从小教育,就像孩子学习钢琴或者某种技能的开蒙期,一旦错过就再努力也无果。
“教育是良心,良心的真谛在于挚爱”
很多教师善于在教育教学中运用教育智慧,但是育人工作是良心活,没有爱心的智慧是冰冷的智慧。北京市生物教师刘玮在她的报告中提到“激发心底的爱——爱是教育的真谛”,两位专家分别道出师德的最高境界,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解读着、践行着师爱。
2、师爱故事中的启发
刘玮老师的报告真真切切,娓娓讲述着她与山里孩子们的一个个小故事,我也被深深的感动着,思考着。她本是生活在北京大城市里的娇骄女,单位离家近,家庭生活无忧,工作努力上进,这些都不能令一位年轻有为的心就此停步,一次以骨干教师身份支教北京深山里一所小学后,她找到了自己更被需要的情怀,于是选择留在当地,更为多数人不解的是,她毅然将工作关系转到了这个偏僻的山村,从此成为了一名扎根大山里的乡村教师。
她从自己的专业学识角度为孩子们搭起科学的思维桥梁,建起学校生物科学实验室,结合当地水土植被做研究,那些看着天真无邪的山里孩子竟也走出大山,站到了科技创新大赛的领奖台。她说,“其实这些孩子能考上高中的真的太少太少了,他们在这里读书认识世界,而我只想让他们学会用科学的视角、方法探究事物,最基本的生活里会测高血压、会看心电图,将来的农业林业生产中懂得观察、创新,这些将来有用。”学生能走得更远,首先要有教师的远见卓识和情怀,教师不是伟人却能给予他们伟人的思想和情怀,也许这就是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的最高境界。
在第一天培训结束的晚上,我在自己的朋友圈发了几张图片,标题为“遇见”——“在这里遇见,找到了热爱乡村教育的源泉,只因那里有淳朴的笑脸,有渴望的眼神,有成长的土壤,还有成就生命的热爱。”也曾放弃转口优越的工作机会和考入城区校的途径,源于这里的孩子淳朴的笑脸,哪怕有时学生的行为让人不悦不解,其实那是年轻不成熟里还不能领悟到爱的包容里有多强大的自己,而今早已不是年轻,却也将执着于乡村教育的热爱默默坚守,千千万万的乡村教师托起的不一定是杰出人才,但却是中国前行的力量之源,国之大,人之众,汇聚起来的是力量,培养出来的才是真正的强大。
“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的职业魅力就是“在发展中体会快乐,在尽责中收获幸福”。
三、走向专业成熟的行动密码
两天培训中涉及走向专业成熟的两项课程,一是教育部基础课程教材专家、课标研制、课程资源建设核心专家张晓明教授的《教师走向专业成熟的行动密码》,主旨介绍教师走向专业发展的必备素养——教科研能力;培训第二模块的“聚焦关键问题,践行教学创新”中,来自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于晓雅关于《线上线下融合的中学思政课程教学探索》,主旨介绍UMU全流程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实操。
1、做好教科研从课堂学习开始
张晓明教授的快速流畅讲解中,提到课堂学习点线面策略,指出深度学习要“三教”教体验、教思考、教表达,这也是平时教师工作中多遇到的一些问题,老师们时常抱怨学生不会思考、不会表达,其实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示范、要教的,要反复实践的。针对此类问题,教师课堂学习发展可以做到以下三点:确立一项重点课题,锤炼一项科研成果,创设一个特色培训项目,在谋求发展进阶的过程中塑造教学风格。张教授以国家级课题成果为例,为广大思政课教师做了详解。如:结合特色选题列举了领悟评奖要点,锤炼成果的认知基础,实践前提;选题方向要纵向层次逻辑分析,横向层次选择。同时结合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窦桂梅、吕传汉的教学理念做了关于科研选题与实践的分享,课题从宏观到微观的观察确定,形成个人或者学校特色课题。张教授结合自己课题展开示范,借鉴科研方法,特色创新“三度四适写字方法”并获得专利,尤其是做过此项科研课题之后,学生的字体美观中高考成绩均有所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学校形成特色育人课程。并将课题成果报告的成果主件、研究报告形式乃至字数限制、作证材料形式、编制目录等环节详细介绍,让我们在一线教学中做好教科研有了更高大上的参考借鉴。
2、技能在手方能创业进步
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于晓雅的课程是关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实践。她用最简洁的方式介绍了当前线上教学最为普遍的方法,也是最直接最普遍的教学效果。三种方式:拍拍拍、按按按、互动反馈。结合本次研修培训采用的UMU工具软件,介绍签到、调查、作业上传、讨论、测试等使用功能,让我们亲眼见证智能时代知识形态发生变化,文字不如一张图,一百张图不如一段视频,人回归到读图时代、符号时代,新生代的90后、00后是数字土著,而我们这样的70后、80后是数字移民,50后、60后则被誉为数字恐龙。最主要的思考和做事的思维方式变化了,不会借助技术的老师被淘汰了,疫情期间的现上课程也足以说明了这点。自适应学习、因材施教的学习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个人学习和一对一辅导。通过这节培训课程,于教授的讲解和指导实实在在,让我们既有收获,又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技术上的短板,回顾前段时间的录制区级视频课,真可谓十八般武艺全用上了,事后,我对同事说的一句话就是,“一次录课我学到的最多的就是技术。”这节课对我来讲如果再早些可能会更轻松些。
作为武清区中小学思政课一期培训教师,我们领听了教育专家关于不同方面的课程,从中收获不言而喻,以一篇总结留下学习的痕迹,在反思中改进不足,未来真正要做的还很多,惟愿坚持是最好的证明。
《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如何坚持“八个相统一”》——李晓东
《一体化背景下中小学思政课统编教材的教法与学法》——李晓东
《新时期教师师德素养与提升策略》——迟希新
《用爱与责任拖起明天的太阳》——刘玮
《线上线下结合的中学思政课程教学探索》——于晓雅
2020年的最后一天夜幕降临,回家的路已是车水马龙,只有学习的路上不塞车,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人,也愿2021山河无恙,国泰民安,每一位思政课教师更坚实的走好脚下的路。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