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6 袁小帅 (公众号:原来就很帅)
「经济思维日记」一本“人类星球”旅行日记,地图参照“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船长薛兆丰,船员及日记主人原小帅和你一同用经济学的视角重新审视地球!
— — — — 原小帅的经济思维日记— — — —
“经济学家并不关心阴谋论,它关心的是事与愿违的因果规律。”
在开始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故事发生于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期间,英国政府为了减少眼镜蛇的数量,就颁发了一条法令,规定每打死一条眼镜蛇就可以领取一定数量的赏金。结果怎么样了?印度人为了获取赏金开始养殖眼镜蛇,可当英国政府意识到这件事之后便取消了这条法令,结果印度人便把养殖的眼镜蛇又都给放了,于是乎眼镜蛇大量繁殖,数量更多了。
所以从这件事上我们可能都能明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个简单的道理,但这种关系的背后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现象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人的能动性”,什么叫人的能动性,简单的说,它表现为人会对不同情景下的状况作出一定的反应,而经济学的思维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去认识、分析以及完善这种反应的,就想生活中有人夸赞你“办事能力真强!”,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夸赞你对一些事情的能动反应比较适宜。
但是今天,对于“人的能动性”的切入点我,我们将围绕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展开——关于“好心办坏事”这种事与愿违的规律。
之前在「经济思维日记」开篇也有讲过,经济学的思维就要求我们多思考几步,那今天我们就再试验一下。
在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之前的很多很多年,其实就有大量关于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探索,但那时的探索与之后经济学概念产生后最的的区别在哪?
——在于人们的思考普遍还不够深入。
——嗯,但是不够具体客观,他们最大的不同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过去的学问研究的多数是事与愿符的规律,而经济学产生后研究的大多是事与愿违的规律。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下下这两个观点的差别。
事与愿符,简单的说就是“好人做好事,坏人做坏事”,如何处理这种问题,很简单,把坏人除掉,比如劳动人民工资很低,生活困顿,那就是因为资本家发工资少了,让他们增加工资;一个国家通胀厉害,那就是可能有人在提价,怎么办?抑制他们涨价不就可以了。这种单纯简单的思维模式我们不能说不正确,只能说不够全面和深刻。
而经济学的思维,要求我们做到的是在这基础上进一步的思考“事与愿违”的现象,为什么?
因为由于“人的能动性”坏人做坏事的影响是有限的,比如,你发现有坏人在人群里扫射,这时你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跑,当然也不排除漏水。但我们会发现由于人的能动反应,受伤的人会是有限的。
所以说哲学家康德曾说“愿上帝保佑我们免受友人的攻击——要是攻击来自敌人我们到能设法自卫。”(感谢舍友、感谢上帝)
事与愿违的理解除了康德提及的友人伪善,也就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误识的好心外还有一种比较容易忽视的情况,那就是“自己认为是好心的,未必会是好心”,因为你的好心是由与他人来衡量的,如果你没有充分考虑到别人对此的能动反应的话,往往会造成好心办坏事的尴尬局面。
比如说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如果没有充分认识人的能动性的话可会出现一些事与愿违的现象,像之前提到的“眼镜蛇效应”以及“最低工资制度”“同工同酬制度”“福利制度”“濒临动物保护制度”等等。
——为什么我一直在“白高兴”,因为我做梦成为了雄安的土著居民。
——额......
最后,在认识了“人的能动性”所导致的事与愿违的规律后,我们该如何处理解决呢?
——可以立法,通过立法对人的能动性产生一定约束。
——嗯,但是约束和鼓励的区别很大吗?但就能动性而言,正向的鼓励和反向的约束,它都可以应对自如,无论怎样都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状况。
——那该如何是好?
——其实并不说立法无效,而重在我们对于立法本身之外认识和准备,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立法并不是一个句号更多的它会是一个冒号,因为在“人的能动性”作用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景,从而最后的局面和事态也会与同我们的预期有很大的差别,而对于差别的认识和防控这才是我们要分析实践的。
所以,很多时候经济学的重要性并不是那么明显,因为它更多情况下关注的是人们处于良好愿望而产生的有害的经济政策,而这种政策的危害往往是不容易察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