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爱情的时候,我们会聊到什么?
这世间千般爱情的模样,到底哪一种才会是应该的定义。
长情的陪伴,温馨的守候,恰到好处的分寸,永远在线的回应,彼此坦诚的信任,相互独立的空间。
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
在每个人的世界里,爱情应该的样子,不止一面。
年少的欢喜,是来自十七岁的青涩,在一转身一投足扬起的白色衬衫衣角里,在操场那边隔着一整个跑道的假装漫不经心的注视里,在每天从课桌背后偷偷传过来的小纸条里。
当我们越长大,岁月也越匆忙。
从前慢的时光霎时间烟消云散,而我们依旧需要爱情。
成年人的爱情,讲道理应该是更理智又更现实。在环境的大框框里,我们被束住手脚难以施展,比起那些年的故事,面前的生活让你不得不活在当下。
速食的时代带来速食的爱情,坚守自己的阵地也是一种勇气。
我常常讲自己在情感方面的凉薄,对于爱情这种从来不该是必需品的东西反应迟钝不甚上心,太理性过头以至于总是会在一段感情里跳脱关系去权衡意义。
在我少的可怜的感情经历里,好像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作为前车之鉴的东西,很多时候,当我回想过去,又会觉得换种选择会不会有更好的结局。
不过,最好的感情,不是一定非要让种子在尘土里开出花来,也不是感动天感动地甚至感动自己的执念,而是我们会因为这段感情而成长,你会积攒到关于人生的经验。
当我又怀念起过去的那个自己,有点自卑自尊小执拗又小敏感的自己,才真正明白了八月长安在《最好的我们》里落下帷幕的那句话。
“当时的他是最好的他,后来的我是最好的我。”
这其间横亘的青春,是耿耿于怀人生常态,是跨不过的无奈和只能挥手道别的心酸。
但我感谢当时的我和那段时光,那些故事和那个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