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书单丨这本书曾在日本力压白夜行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三月份,没什么好说的,磨磨蹭蹭的看了几本书。钻牛角尖的三月、不想面对的三月、很多情绪的三月、花很多钱的三月...终究也是过去了。

人生也不过如此,任何的悲欢与不堪都抵不过时间,可惜总想不明白。

1、《东方快车谋杀案》

图片发自简书App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以前看过电影版的《阳光下的罪恶》。

看东野圭吾的作品,就是看谁都不像凶手,看谁都缺乏动机。反观阿加莎的这两部作品,看谁都像嫌疑人。

本来就不爱记外国人名,这本书偏偏涉及到十几个人名。挑了一个休息日,在家看了一整天,合上书,也有一种被凶手愚弄了的感觉。

很多时候,人间需要真相,但也需要人性。

2、《呐喊》《彷徨》

全国的学生都跟鲁迅神交多年,而在这个三月,我终于完整的读完了他这两部作品。

书算是厚的,读的也不轻松,很多故事都看不懂。

有些百度了内涵,有些没有。就像以前也看不懂的一些书,现在懂了,懂得那一刻,非常自然而然的就跟作者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共鸣。承认自己的浅显与无知,也算是此刻的懂得吧。

3、《新参者》

图片发自简书App


很庆幸没有错过这本书。读完之后,一跃成为我读过的东野圭吾作品中的三四名。

读完每一章心中都有暖暖的笑意在弥漫。回忆读过的东野圭吾,很少有结尾找出凶手能发自内心感到大快人心,总是有深深浅浅的失落。

真正的凶手未必都是大奸大恶之辈,人性的变数多因爱而起。


4、《火车》

图片发自简书App


结婚前夕,你的结婚对象跑掉了怎么办?

深究之下发现根本没有她这个人怎么办?

看介绍感觉没什么吸引力又很怕是恐怖小说,结果越读越爱读。宫部美雪也是日本非常优秀的作家,只是应该在中国的宣传营销做的不如东野圭吾。

同样也是着眼于社会问题的一部作品,读起来心情复杂。到底是谁造成了最终的悲剧?世事本来就不是那么容易能找到答案的。这句话适用于任何结局上的不如人意。

5、《菊与刀》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听起来就很日本的书名。实际上也是讲日本的,只不过是从美国人的视角。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日败局已定,美国需要根据日本的情况制定具体的政策,于是作者本尼迪克特在1944年,受命于美国政府,收集各项资料,完成了这份报告,并在报告中阐述自己的推断。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正好也在读着前面基本日本作家的小说,所以在看的时候会有意去对照里面写的。但是仅仅是对照,我并没有去过日本或是跟很多日本人相处过,所以并不能很全面去印证。

书里的很多研究都很有意思,我理解的可能不是很准确。

比如:

日本人最重视的就是“各安其位”,这样会使他们有足够的安全感。

在日本人心中对中国的侵略是一种“帮助”,他们认为这是他们使命中的一部分。侵略失败,天皇投降?好的,我们听天皇的。立刻回到以前的状态继续各安其位。

儿媳妇嫁进来就必须受着婆婆的气,就算婆婆让儿子离婚,儿子不愿意也不可以,这是孝道的一部分。儿媳妇怎么翻身?熬成婆婆。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但是将上述印象最深的和小说对照发现,很多表现的并不鲜明。这也非常正常,毕竟已经过了几十年,时代变迁,很多观念都有所改变。

但是日本人骨子里对恩情、情义、义理、名誉的观念,应该也是根植在很多人心中,还能够觉察到蛛丝马迹。毕竟是这个民族的文化,形成要很久的时间,消弭也不可能是一瞬之间。

对日本这个国家感兴趣的话,这本书值得一看。而且读的过程中发现,作者对日本人的很多剖析,我也能把自己对上号。毕竟中国跟日本是近邻吧。

写在最后

其实很多书网上都有电子书,可很多时候还是对纸质书有一种执迷。小时候也是去书店一本本杂志的去挑选,然后买上两本心满意足的回家。

现在去书店,铺天盖地的教辅和畅销书。突然怀念起早市里的那个小书店,人不是很多,书也不是很多,却在我心里有无穷的魔力。记忆中的愉快到今天已经不是非常清晰,可是总还有一些痕迹。

没有什么是能真正失去的。

来自微信公众号:梦游到清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