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遥远的思乡路上 飘着年饭香
中国人的年,是团圆,是休整,也是一种内心的回归。漂泊要返乡的人,临别时总会给同事、朋友说一句:“终于放假了,回家看看老人,还能吃到我们那里最好吃的xxx……。”提起好吃的东西,总能列举一长串,涎水在诉说着的口中打转,听的人也咕噜咽下去馋意,他同时想到了自己家乡的美食。
很庆幸,父母现在和我住在一个城市,本来每次说回家看能帮他们弄个啥,陪他们周围逛逛。结果一说回去,早就准备了饭菜,摆了一桌,让你吃这个,吃那个,最后你吃得肚肥腰圆,感觉站不起来了,妈妈还是觉得你没吃饱。有一种饱,是妈妈永远觉得你没吃饱,这就是妈妈最朴素的传递爱的方式。
这种食物传递爱的方式,一旦阻隔,就变得很悲情。上大学后离开家,妈妈总说,他和爸爸吃个炖肉、包个饺子、炸个丸子,烩个三鲜,一端上来想着我没吃着,就很内疚,“我的娃娃现在吃啥着呢,这么好的饭我们自己吃像什么样子”,搞得老爸也很难受,吃顺口的饭都没了心情。我总说,“妈妈,我在外面吃得好好,你们开心吃好,比什么都强,以后不要想着我吃不上。”劝也没用,下次还是这样的饭前念叨。
而你心里知道,妈妈做的家乡的饭菜,才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饭,纵是你离家千万里,异地海外,仍会怀念那一口饭香。
二、饭菜里,有家乡的辨识度
年饭总是在故乡的土地上才有它的味道,你袋装密封在异地打开,或者想念的时候去当地的标识家乡饭的酒店去品尝,变了场地就变了滋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水土也成了这一方人的共识,在血液里流淌着对家乡清晰的辨识度,从对饭菜的热爱就可看出。
他乡遇故知,总是迫不及待地聚在老乡开的饭馆,聊聊家乡的变化,聊聊小时候的故事,聊聊那再都回不去的往昔芳华。
故乡在变化,故土里的人也在变化,互相挂念,互相鼓励。它永远有最深的接纳,不管你在外好或不好,都有一盏等你回家的灯火。
三、故乡的食物里,有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怀念的人和岁月
号称中国人的国问,就是“吃了吗?”多么有烟火气的暖心语,吃好便心情好,这就是真理。
有的时候,突然想吃个家乡的啥,吃不到,就转悠起来,找找零食,吃了一整,还是没办法满足被激起来的馋劲儿,都不对味,就在购物网站上搜起来。这股劲,很是顽固,要等到真实地吃到才肯罢休。
有的时候,突然看到朋友圈里以前的同学丢了一张家乡的饭菜图,半夜还在想念那味道,图下竟有一纵行的流口水的表情。那一夜,我们都在怀念高中晚自习后,在转角楼夜市摊摊上吃的洋芋擦擦,喝的鸡丁汤;怀念有羊杂碎、猪头肉夹馍的早点;想念榆师土坡上的肉炒面、塞上的炸豆奶……
那年我们十七岁,操场上有正在踢着的足球赛,场上的帅哥们在球衣后还印上了自己喜欢女孩子名字的首字母,阳光刺眼而夺目,围观的我们集体唱着《风雨无阻》……
四、家乡饭吃出来的骨气,你可不能丢
怀着久远的想念,终于吃到对味的那口饭时,过足了瘾,像极了快晒干的海星又回到海水中的情境,恢复了生命力。而每一次返乡, 都在食物中我们重新获得势能,然后整装待发,奔赴新的征程。
食物中,有你DNA的特性,有你在启蒙中遇到的善良的人儿,有你的初心,有你人生格局的构图中逐渐延展的空间,它有轴心,有牵引力,如同闪耀了无数光芒四溢的星辰,照耀那无法企及的遥远梦想……
最后,请记得那些馈赠过、养育过你的食物和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