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陈一步每天一篇原创文章的第39天
一个女生怎么可能需要剃须刀?
也许,你会觉得这是胡扯。
但请别着急,容我慢慢道来。
作为女生来说,她不可能是电动剃须刀的使用者。
毕竟,她没有使用电动剃须刀的动机和需求。
你让她买一个不需要的东西,可能吗?
就好比是把梳子卖给和尚。
但有没有可能仅仅是购买者?
毫无疑问,这是有可能的。
比如:
男朋友生日前夕,作为女朋友正在为礼物伤透脑筋,她有没有可能会买?
老公出差前,老婆帮收拾行李,发现他的剃须刀已经有点旧。然后想起,虽然自己几乎每周都买新衣服,但很久没给他买东西了……
家里的弟弟,上高中了,作为他的长辈或者姐姐……
父亲节前夕,你突然发现,很久没有给父亲打电话,更别说送礼物了……
你发现没有,当我们站的角度转变,购买的可能性就会出现。
这只是举个例子,打开你的思路。
比如:脑白金,史玉柱深入第一线,通过市场调查得出一个结论:老人不会直接购买他的保健品,它的购买人群,基本为儿女、有送礼需求的人。
弄清了购买者和使用者的基本概念,接着上一篇的问题。
一款产品要卖出去,首先不是看自己的产品有多好,而是,了解产品背后的购买者和使用者。
那我们到底要了解什么呢?
了解产品购买者/用户的需求和动机
假设,我们要卖给一个常年使用手动剃须刀的男人。
那我们要搞清楚:
他之前使用手动剃刀有什么地方是不合理的?
不合理,意味着冲突,冲突就有机会。
使用手动剃须刀不合理地方:
1.产品属性
费时费力
刮不干净
容易刮出小伤口
清洗刀片麻烦
刀片磨损快经常要换
刀片沾了水容易生锈
2.身份属性
在外声称自己是科技爱好者,回家却用手动的剃须刀
你买一件西装几千块,一个剃须刀却用10块钱的
3.价值观属性
你告诉自己的客户,要花钱买时间,你却在家里花更多时间刮胡子,为了省钱
……
以上的点都可以拎一个出来主打,然后,再植入你产品相对于的解决方案。
比如:身份不符
你穿着上千块的西装去上班
却还在用9.9块的手动剃须刀
总结:让你的潜在客户,意识到之前用的产品,有不合理的地方,你的产品就有机会作为他的第一选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