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奉“会做人”的中庸之道的,应该不太赞同争辩的。但是真的能有某种眼界,也必定有自己一套成熟的人生思路,可以叫做价值观,也可以说是“外圆内方”。
那么,怎么样才能更好地打磨自己的价值观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靠量变达到质变?
我们个人的经验、能学到的知识总是有限的,如果只固守经验知识的量的积累,可能只是在重复昨天的生活;我们自己的生活,总要有独自的目标,我们看书时,就是在体验别人的观念,经过反思的生活,才是真的生活。
现代社会,万卷书易读,万里路更易行,但是思考却是很难的。这个不是说一些人不会思考,而是说能系统、深入地理解我们身边的事是很难的,特别是我们的灌输教育、服从命令的传统思维中。所以这里有必要说到一门学问,《逻辑学》。
这是研究人怎么思考的一门学问。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这一门学问是很陌生的,或者说感觉上是无关紧要的。我们多数知道庄周惠子的辩论,福祸相倚的“辩证”,难得糊涂的自慰,但是我们大多缺少“刨根问底”地深入探索。执着于包罗万象的五行玄学,错失了尽在咫尺的“万有引力”。殷海光先生师承于中国近代逻辑学先驱金岳霖,相对通俗的《逻辑新引.怎辨别是非》,是学习逻辑的必读。
虽然懂得很多道理,不一定能过好一生,但是不懂得是非,一定过不好眼下生活。多学习好的东西,会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