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营复盘
新军姐是我的最美最强最善良搭档,最宽容我的新军姐!❤
1918是我来到航线第二次带营,也是我最努力付出的营,也是我成长最多的一次带营,也是让我触碰自己卡点最深感触,教训最深,最深看见自己一个很大卡点的营,上周七天让我硕果累累的大丰收,现在来整理我的一个又一个的硕果!
第一点,谈我的新军姐
我特别想聊聊我的新军姐,昨天晚上我们一起嗨完结营,结营的晚上我们真的是特别的快乐,一路嗨过来,最开心看到群内积极的爸爸们随时互动,比心比心,真的很快乐❤,仿佛我目前没有孩子会是我的弱项,但是当我嗨起来,感觉很多东西都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用心的去关注看见每一个人,与他们建立有心流的链接。在结营之后,我们一起复盘心与心的链接,敞开心扉,我们聊到凌晨一点多钟,复盘了三个小时,在复盘期间我才了解到在我们才入营某一天,新军姐的妈妈发生车祸啦,而这个过程中我都没有了解到,也没有察觉。新军姐人特别好,总是耐心的倾听我,就像我没有里头的想打电话就拨过去啦,新军姐每次都是耐心的倾听,耐心的沟通,她的笑声特别迷人,哈哈,特别可爱!我需要反思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在复盘的过程中才了解到这个情况,我在反思这个过程中我对新军姐的关心有多少,真正对新军姐的了解有多少,虽然我们越来越愉快,了解也逐步增多,在前期有心流的沟通我是太随意啦,内心好像没有太当回事一样,这是一个踩坑的地方。在这次语音复盘中,我听到了新军姐另外一个心声,她认为自己不上线才是正常的,我内心真的很不是个滋味,如果善良美丽可爱的新军姐,其实在内心她是如此不召见自己的,我真的特别心疼,我听到这个话我真的特别爱新军姐又特别心疼她,在我心中她是非常优秀的,她有成为督导很好的一份潜质,就是她尊重人自然的发展,哪怕让她“也就是我”去踩坑,自己“也就是我”去体验,比她“也就是我”送上去上线是更好的,我非常认同她的这个点,这是对人真正的好啊,我也非常认同踩坑才是最好的成长方式,如何填平坑才是我们需要去修的地方,每一个踩坑的背后都有我们的一个卡点,如何填平坑才是我们如何走的更远最关键的地方。我感觉到新军姐内心是被对自己的不自信,困住了,内心会有一些害怕,预想,困住了我善良的新军姐。她在我心中是特别优秀的,我随时随地都会力挺我的新军姐,我期待她走出内心仿佛有些害怕的这个点,新军姐对船长课程的理解与梳理,脉络的理解真的是非常棒的,低调奢华有内涵,我相信新军姐总有一天她放丢掉心中的执念“我不上线才是正常的”,新军姐在我心中是特别好特别优秀的,我不允许我的新军姐心中放这些对自己不待见的声音哦❤,加油!
第二点
梳理我从入营期间所踩下的坑,慢慢梳理,一步一步的梳理,从头到尾的梳理。
第一步,对入校营整个概况的了解与认真倾听作好重要节点和信息的记录,也就是了解我接下来进入的带营的游戏规则,就像每个区域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规则与规矩和特殊情况,对船长船长开的入校营的会议,当时晚上在和家人团聚,聊天,虽然我在听,但是时不时的断开,或者根本没有怎么认真听,疏忽了这个点,这一步就为自己的后续的踩坑埋下伏笔,这是第一步下沉。就像我们行军打仗,即将去上战场,如果对敌方的各种情况的了解不了解,对整个行进路线与整个路况和地形都不了解,对对方的整个形势和情况都不了解,往往注定了失败,往往这也是失败的关键点,现在我才恍然大悟,在之初我带着预判感觉带营都是差不多的,应该没有问题等等,掉以轻心,为自己的失败埋下关键性的伏笔。我一直崇拜和喜欢王阳明,而王阳明儒将出身打仗战无不胜,最关键的点,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对整个全局有一个充分的看见,包括对方的人的性格特点,软肋,对方的需求等等,心法致胜,真的太惭愧,我在这个第一步就犯下这种错误,这个坑的背后藏着我大大咧咧的性格特点,如何填平这个坑,更稳健的前行这是我需要思考的。
第二步,当我们已经入舱,面对舱内人数只有20个人的时候,我有些着急,呈现出我的易焦虑体质,并且内心的比较心出现了,面对自己舱内人数只有20个人,我内心真的很不是滋味,然后我就开始想办法,自己能为此做些什么,我就在想是这个中间某个环节出现了差错或者遗漏,我就特别想去找杨威,对航线的层层设置也不太了解,我就知道杨威在直接对接那边,我就想办法联系上了杨威,与杨威通话的过程是很愉快的,他特别温暖,热心,了解了家校共育两年多的时间经历的点点滴滴,感恩遇见,但是这是我踩的第一个坑,我随意的跟进自己所想的点,想到自己能做的点,我找新军姐要来杨威的微信,并且新军姐告诉我杨威会比较忙,说杨威把数据交给宏宏了,我还是让新军姐找杨威添加我的微信,同时我也问了督导,舱内20人,督导告诉我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我还是想到这个事情是可以想想办法的,也就是后来新军姐告诉我,我的这个行为越级了,我不能直接找杨威,违背了督导的劝解,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单方面的想法,感觉似乎面对人数少是可以想办法解决的,或者是或许是某个点没有沟通好,然后疏漏了的,其实一切都是我的预判和预想,在这里我踩了很大个坑,这个坑的根本点在于整个事情我把自己原有的行为模式,带到整个过程中,有时候是疏忽了边界的点,我只想到对这个事情的看见,而忽视了关系的建构,在一开始的时候我确实是失落在入营人数太少了!这是我踩的第一个坑,第一道红线。同时也没有顾忌别人的感受,哎!这个点是我特别需要深思的!然后在我们船务第一次会心团体的时候,我也是没有顾忌到大家的感受,然后我去表达的都是自己很着急舱内只有20个人,然后还有对于整体建构1918,如何整体建构,不通过添加微信,如何在群内,在打卡区,如何实现整体建构,这是我运营能力的瓶颈,或者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当时督导就对我讲了很多,提到我需要去突破的一个卡点,没有边界感,还有就是比较心,虽然督导带着一些预判讲了我一些关于各种情况,但是我对这个边界感依然有些模模糊糊,我在想督导既然给我指出来,肯定有她的道理,但是我自己其实是没有看清楚这个点的,难道我的积极是不对的,我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是错的,难道我遇到问题求助寻求方法是错的?现在我才明白,我没有错,错的是我的方式与表达,还有就是边界这个点上!关系大于一切,做事情的过程是整个关系建构的过程,如果只是想办法做好事情的过程,那么注定是败笔!整个过程,我只看见了自己,与自己与事情的关系,其他好像都忽视了,这是很大的败笔!
第三步,在带营之初在群内发了个红包,这个好像也是踩红线了,因为自己没有仔细阅读带营的注意事项,其实知悉很多情况再行动这样的道理很懂,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我竟然全然没有察觉,依然犯着错误!所以懂得的道理融入到自己的体验还是一个需要好好修的过程,反观自己,其实看过王阳明的成长事迹,也明白知悉全局而动的道理,先知而后行,我却让自己活成了“莽夫”,虽然我是一个积极行动,积极转换视角,积极体验的一个人,不知而先行真的是范了大忌!我突然发现自己怎么如此糊涂啊,怎么会范这样的错误!太自以为是啦!好像有点!
第四步,对船长导读和头一天任务仔细研读,提取中心的内容,思考如何对整个一天的课程设计的布局,这是第二步非常重要的下沉,我没有做好,而这一步下沉,需要对舱内家长的时间安排,家长的各种情况的了解,我从来没有去摸底,而且也从来没有去思考如何引导家长更好的输出,如何引导家长更好的去融入课程体验,感觉和社会流量营一样,自己带着很强的随意性,导致整个一天的时间安排很乱,导致晚上我们讨论的时间也非常的不合理,有时候甚至在晚上十二点过了我还在把家长的卡放到群内点卡,虽然是家长才输出的,这整个过程是又越过红线了,这是非常大的一个错误,而且在整个运营过程中,我们没有提炼出清晰明了的学习内容以及有效的对内容进行整理,也没有安排整个一天的时间安排,虽然我做到了对舱内积极冒头的家长积极的看见,及时的赋能,不仅在打卡区,也在群内不断的对新输出的卡,进行点卡,随意性太强,虽然及时,导致群内的消息特别多,我的及时性可以在打卡区及时的赋能,晚上特别安排班会来甩卡点卡环节,发放奖状的形式,我感觉这样会更合理一些,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地方。很多时候晚睡晚起,这也是一个痛点!痛点!痛点!,需要自己修的地方,好像很多!
第五步,有时候我在带营期间虽然是积极的思考,积极是总结,让我们的营也是一路走高,晚上和新军姐巴拉巴拉的分享了很多点子和想法,第二天由于头一天晚上睡得太晚,然后早上就起的有些晚,然后好的想法和计划都化为泡影,我们对船长课程的设计的点,没有有效的布局和设计安排,调整,其实感觉整个过程就是我自己一个人在努力的跑,确实好像落下了什么,群内的及时点卡,让群内显得消息特别多,比较杂乱吧,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没有把握好,在带营过程中,没有有效的引导家长们正确的输出,有效的输出,有些偏题的感觉,这也是一个踩下的坑,太随意,似乎也好像是没有边界感,大大咧咧的!
第六步,在整个带营过程中,我确实通过上面的叙述,通过与新军姐的沟通,我明白了自己确实好像没有什么边界感,不懂得立规矩,同时不懂得如何树立自己的个人IP,我们来到家校共育是导师,而不是主班的身份,我的各种切换是比较模糊的,而且是没有概念的,总是后知后觉的明白,让整个舱好像是我虽然积极的看见舱内的伙伴了,但是变成了我追着家长跑,而不是带领家长随我一起跑,这个点非常的关键,非常的关键,我做的太多了?这个边界的概念呢,我确实需要细细的研读,细细的反思,我感觉自己很容易侵犯他人的边界,大大咧咧的,这好像也是个点。督导说一个没有边界感的孩子来自一个没有边界感的家庭,边界这个卡点,让我重新的对自己有了新认识,似乎这个点是在模模糊糊的影响着自己,而自己却不曾察觉,边界到底是什么?边界这个点好像对于融入到集体中会很重要,会显得莽撞而不懂规矩,我仿佛懂了一些仿佛又好像模模糊糊不太懂。
第七步,在进入带营期间,遇到有些不太清楚的地方,我只对新军姐求助了,我没有去找其他的前辈与督导请教,也就是没有去整合好的方式方法技巧,为自己所用的。
关于带营的思考与收获:
1、在这次带营中,我的收获是非常大的,在家校共育的带营中收获简直了,面对整体建构的1918,我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及时的对每个伙伴的输出看见,及时赋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点,打卡区是搞关系建构的好地方,因为不能添加微信,然后把家长的头像保存在手机里,并且对微信名,微信签名的记录,微信中的手机号的记录,对可见朋友圈的扫一扫了解家长的信息,突然发现这是蓝海市场啊,非常广阔,足以让我们来好好的了解家长,由此对打卡区输出的内容都是做了详细的记录,每天记录,关注家长的动态,关注家长的输出情况,他们的状态,他们困惑的问题,然后这些脚印记录下,对舱内的情况逐步可以分层运营,分层的看见。
2、对积极行动的家长,每天给予奖状的鼓励,每天可以设置在七点半过后进行小小的班会,对打卡区输出的每一位家长分发奖状,以兹鼓励,并且对卡的内容进行赋能,发一张赋能一张,这样可以牵动其他家长的积极性,也可以牵动家长的互动。然后卡签的部分内容可以拎出来作为讨论的内容,时间也比较合理的安排。每天的奖状可以放在点评打卡里面。
3、特别的对于内容输出比较消极的家长,充分的在班会上给予特别的奖状,因为她的开放性,她敢于坦露内心的困惑,因为从消极的打卡中透露着家长的焦虑与求助的信号,然后给予这样特别的看见与讨论,或许会让群内的打开度更高,这个环节是可以进行加强的。会心团体的流动变化往往是消极的感受,也就是真实的情感坦露,真实的消极感受的坦露带来的!这个点非常的关键!
4、对船长课程内容的内化,然后引导家长们输出打卡,我们先自己打示范的卡,对积极家长引导打示范卡,引路,然后对船长课程内容内化并设计相关的题目,通过麦克表单的方式来表达出来,呈现出来,手机家长的成长信息,或者关于家长想对孩子讲的话,也可以通过麦克表单的方式来收集,也就是在这样熟悉的场域,有相互认识的家长,有班主任,有一些隐蔽的问题的收集,我们可以通过麦客表单的方式来收集,因为群内有很多悄悄关注群消息,积极在关注,却不曾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