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自己缺乏情绪自控力的人,是不明白这两个核心问题

图片发自简书App

NO.1    你是没有情绪控制力吗?

有位企业家问心理学家海蓝博士:为什么我老是抑制不住会在员工面前发火?

海蓝博士问他:你会在你的上司面前发火吗?

他答:不会。

海蓝博士:你会在你的客户面前发火吗?

他答:不会。

海蓝博士:为什么不会?

他答:因为后果严重。

海蓝博士:那为什么会对员工发火?

他脸有点红:难道我是欺软怕硬?

不会有人去摸火,但公园里的花却屡禁不止地会遭到伤害。

绝大多数的人和他一样容易对比自己弱势和亲近的人发火。

因为他早在心里权衡利弊、得失了。

控制不住是借口,实质是对自己的欺软怕硬毫无察觉。

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欺软怕硬在这个基础上习得。

这在不谙世事的孩子身上体现得最为直接。

一个家庭中最没有地位的那个人,往往连3岁的孩子也会欺负他,扯起小嗓子对他呼来喝去。想想看,有没有见过这种情况,呵呵。

再来看鲁讯《阿Q正传》中的阿Q,他提炼总结出了“精神胜利法”让自己在所有的强势面前逆来顺受,但是,他还是会去欺负对他构不成威胁的小尼姑。

认为没有后果,所以肆无忌惮。这不是控制力缺失。

在年幼的孩子,这是对教育的呼唤;在成人,这是内心层面某些重要元素缺位后的症状。这种症状的表现随势而动,如果鲁迅笔下的阿Q有得势的一天,那会是怎样的景像?

NO.2    让自己生气的人是自己。

很多年前,海蓝博士被请去作关于孩子教育的千人讲座,她年幼的女儿也在台下听讲。

课讲到一半,忽然有几个小孩围着大会堂绕圈跑了起来。

发现自己的行为引起了大家关注之后,仍有一个小女孩独自一人又跑了两圈。

这个小女孩不是别人,正是海蓝博士的女儿。

如果你是海蓝博士,你会怎么办?

这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海蓝博士也很尴尬。

那天晚上回到家,她问女儿,觉得自己今天的表现如何?

让海蓝博士预料不到的是,女儿一脸兴奋地告诉她,今天自己很了不起,带着小朋友干了一件别人不敢干的事。

特别了不起的是,别的小朋友都停下来之后,她又一个人坚持跑了两圈。

孩子平时胆小,她认为她突破了自己。这就是孩子干这件事的初衷。哪怕博士也很难猜中,但不同之处在于,她知道事出有因,那因是什么?你不让她说,又怎么能知道。

很多时候,生气是因为我们内心有许多的“应该”和“标准”,我们觉得别人的举动应该符合我们的标准。

想想看,你周围的人中,那些一直把“应该”、“不应该”挂在嘴上的人,是不是比较容易生气?

他们手里拿着“应该”、“不应该”的尺子,时不时拿出来量一下,其实衡量的是他内心需求和现实的差距。

觉得不被尊重、觉得利益受损、觉得没有面子~~~

在需求不被满足的情况下,生气、发火是最简单的举动,和膝跳反射一样。

如果生气能解决问题,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人一定是最会生气的人。

可事实往往是越强大的人越不容易生气。

很简单的道理,在他的眼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计其数,轮不到生气。

最重要的是,他知道生气没用,有生气的时间还不如用来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海蓝博士问女儿,那你觉得你的举动对妈妈有什么影响?

女儿想了一下,焦急地说,糟了,我们要住到大街上去了。

为什么呢?

因为别人请你讲教育孩子的课,我在那里跑,别人会想,她连自己的女儿都教不好,下次不请她讲课了。这样就赚不到钱了,我们不是要住大街上去了吗。

好了,事情发展到这里,还需要再和孩子多讲什么呢。

其实,没有人故意想让你生气,只是他没有顾及到你的需求,而人们往往习惯只从自己的角度对事情进行解读。

觉得别人处处和自己作对的人,或许是太把自己当根葱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