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的生活: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今,风靡网络的“精致”生活,不知毁了多少人,多少人打着“精致”的旗号,用某风格的杯子喝着某巴克的咖啡,点着昂贵的香薰,穿着某牌衣服,背着某牌包包,一周七天衣服不能重样,口红眼影统统要收藏,手机也要用最新款,这样“精致”的生活,多少人是连饭都吃不饱的?

如今也是二十好几的人了,终究搞不懂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实在是可悲。

想起前段时间某名媛圈曝光,丝袜也几个人拼着穿?30个人aa,只为在高级酒店拍个照片发个圈?真是惊讶到了。

别人羡慕的生活永远都会以新的形式发展,而一直“不甘落后”的,要伪装到什么时候?被社会定义的生活千万种,而属于自己的,应该是什么样的?——什么都没有的。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就被封面所吸引。

蓝蓝的天空,静谧的大海,透过暖暖光线刺进的窗户,望眼欲穿的平和,热气球缓缓的飘过,承载的是抵达不到的远方,和理不清的思绪。

不由得身心都放轻松,深呼吸一口气,仿佛真的趴在窗户上,手托着下巴,望着涟漪,望着平和,去想一些有的没的。

原本以为是一本有趣的故事书而已,分分钟就读完的事,读起来才发现,咬文嚼字的难。读着读着,就仿佛走进了新的空地,恍恍惚惚,一不留神就要忘记了读的这本书,在讲什么?不明所以,挠头坚持的读,才发现,每一个词语都用的深思熟虑般,仔细斟酌,饶有趣味。

第一次读散文,哦,不怎么说呢,像散文又神似小说,正如韩丽珠老师所描述的:“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文章”。你以为在读散文,又从中发现真实生活的痕迹。她把自己的成长、自己的世界、电影,都写成了诗意的文章。

言叔夏,八二年的作家。文学博士,荣获散文奖。著有《白马走过天亮》,字里行间,写满她的十年,一个年轻的女青年,造化弄人的十年。这本《没有的生活》再现熟悉的家人,熟悉的生活。

她用诗写电影,电影放完,时代才刚刚开始。那些影片里的沉默与激昂,要在很远很远以后的未来才懂得;她用诗写生活,从一个地洞前往另一个地洞,中间必须途径一个曝光且反白的清晨。这段路程像是一段摇晃的隧道;她用诗写当代,白日里所有人都去了哪里?躲进建筑物的肚子里,用各种天花板将自己遮蔽;她用诗写她的猫,写她爱吃的野菇椎茸炊饭。

她有像卖票女子兜售故事的浪漫情怀,又感叹,把时间浪费在虚构不存在的故事里,又有什么意义。

曾经我也喜欢坐在电影院,望着屏幕,飘渺虚无之间,又仿佛回看自己。现实的电影令人忍俊不禁,感叹如今世界的无奈;虚幻的电影又仿佛一个黑洞,任凭一场旋风卷进去,一下就送到世界尽头。它把这个世界所有的好与坏都一无保留的献给你。

书里描述的每一个故事,都不止在描述作者的经历,而是在远观这个社会,揭开这个社会的面纱,让更多人看到,并承认现在我们所经历的。

而作者所描述的生活又是怎样的生活呢,在她诗意的笔下,一切都生机勃勃充满朝气,一切又如同冬眠的动物,窝在洞里,一动不动。

想一想现在的生活,虽说没有过分的追求名与利中,也是被各种欲望缠身束缚。就像上海名媛圈,有多少人过着别人羡慕的生活,而实际上狼狈不堪。精致的日子不应该是别人定义的,像傅首尔一样,之所以现在这么光鲜亮丽,是因为在大家选择假装精致的时候,她坐在冷板凳上,一坐就是大半个青春,每个深夜的努力才换来现在的光鲜亮丽。而我们很多人,却恰恰相反,一笔笔记着假装精致的时刻,后来的青春岁月都为精致买了单。

其实,说到底,精致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不是你穿多贵的衣服,看多美的风景,也不是定个外卖还要摆盘吃,切个水果也要旧着音乐。精致,应该是一件让你舒服的事情,我们不必学着公式里的精致,连泡面都要装在百元买来的盘子里,毕竟他吃起来味道并没有什么区别。

真正的精致,应该是自己照顾好自己,自己让自己舒服,活着自己想要的样子,干着想要做的事。每天一日三餐吃的健康也叫精致,闲来无事翻几本书也叫精致,而不是为了摆拍而精致,真正的精致应该是活给自己的,而不是给别人看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