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爱”字,你会想到哪些?如果爱,你将会怎样?
儿歌唱得好:“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陪陪我;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的亲亲我;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的夸夸我;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抱抱我”。
这首儿歌告诉我们,爱的话,就要有所表现。其实,只要爱的话,就会有所表现,只是你可能想不到。这份感触想借助几部电影来分享,也许你会有看见不一样的爱。
1.《丈夫得了抑郁症》
一对结婚五年的年轻夫妻,彼此了解和信任。妻子是不需要太努力的兼职漫画家,丈夫是每天勤勤恳恳上班的网络售后接线员。某个清晨,在妻子自然醒来之前,丈夫拿着水果刀僵硬地跪在床前,一脸苦闷地说“我想自杀”。惊醒后,妻子劝说丈夫看医生,然后查资料了解抑郁症,用离婚威胁丈夫辞职回家休养,同时主动承担所有家务,买丈夫最爱而自己厌恶的食物,做各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菜品,还勇敢地出去找工作,并为自己坦然地说出“我丈夫得了抑郁症,请给我这份工作”而自豪。一年多的时间,丈夫常常躲在被窝里哭泣,而她默默地陪伴,寸步不离,用行动诠释着结婚誓言,宽慰丈夫说:“如果痛苦的话就别努力了,保持平常心就好”。而曾经,妻子的漫画无人问津,是丈夫告诉她:“你有画漫画的天赋。你画你的漫画吧,我养你。”
经过共同的努力,丈夫的病情基本恢复,不用吃药,可以外出与人交流,甚至通过演讲向大众讲述他们的故事,分享自己战胜抑郁症的经验。此后的生活如他们所说:“再黑的夜,都会迎来黎明”。
2.《自由作家》
203班,一个民族融合实验班,是在教育局的要求下被迫成立的。几十名学生来自不同的种族,有的目睹亲人被枪杀,有的自己被卷入枪杀事件,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能活到十八周岁就万幸了。儿时的经历让他们在帮派中求生存,因此他们都极力拥护自己的帮派。学校,对他们来说,并非涨知识的地方,因而不曾与老师合作。班级里经常是“一个眼神不和,就打架”,因此走廊里必须有保安站岗。
新入职的英文老师满怀憧憬走进这个班级,自信满满地想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而当学生们毫不留情地破坏课堂氛围,对她冷嘲热讽时,她敏锐地捕捉到学生们的脆弱。于是,她用非同寻常的方式去了解他们的经历,不顾学校的蔑视和反对,自掏腰包甚至做几份兼职去帮学生们买新书和日记本,并带领他们参加大屠杀纪念馆等开拓视野的活动。
而本来在开学之初扬言“她肯定呆不过一个星期”的学生们,在老师的真切关爱下,有了自己的新书,了解到暴力背后的根源,看到生命有更多的可能,愿意敞开心扉,愿意绽开笑容,愿意为自己的未来做出改变,更希望自己的老师能继续教他们英语至最高年级。而他们的变化让教育局破格开先例:准许经验不足两年的年轻教师带领高年级,实现这个班级的大团圆。
3.《入殓师》
老者指着一张笑容满面的女子照片说:“这是我老婆,因为死亡而分开,我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她是我送走的第一个人。之后,我就做这行了。”
这行,是人人鄙夷的工作,是不正经的工作,是不被亲人朋友理解与支持的工作。因为失业而误打误撞进入这行的年轻人就经历了所有不友好的对待。当自己的这份工作因为一份录像被泄露后,老乡避开自己的妻儿而劝他“赶紧找份正经的工作”,妻子含泪控诉他“别碰我,你不干净”,客户指着他鼻尖教育孩子“不好好地,你想以后像他那样一辈子在还债吗!”而他自己,也经历了呕吐、害怕等难以忍受的挣扎过程。
然而,当他看着师父工作时的一举一动,他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温暖,因为“这工作是那么的细腻、温柔、精致,而且必须有爱”。随着工作的实际开展,不管死者是女儿,是妻子,还是奶奶,亦或是父亲,死者的家属都会在最后关头看到亲人的美丽,看到亲人的体面,看到亲人的笑脸。而师徒二人,总是忙碌完一系列的工作之后,才开始抚慰肚子,即使是深更半夜去工作,也是如此。所以,死者的家属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
而这份工作,让年轻人有机会跟他的父亲在入棺前和解,也让妻子感受到爱的传递,并自豪地跟肚里的宝宝说爸爸的工作。
至此,故事的分享告一段落,而爱依然在心田流淌······
(已经在水清心理平台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