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为了更好的传承传统习俗,我们将带着孩子们过一个传统的端午节。
-小泥孩
活动日期
2018年6月18日(星期六)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活动流程
9:00--9:30传统游戏破冰
9:30--9:45穿着汉服,学习汉礼
9:45--10:00学习端午节传统习俗。
10:00--11:00亲子动手包粽子,过端午
11:00--11:15采集艾叶,端午祈福。
11:15--12:00编制香囊,开市售卖。
12:00--12:30画额、饮雄黄酒、沐兰汤
12:30--13:00击鼓传花传统游戏
13:00--13:30朗读楚辞,纪念屈原
13:30--14:00活动总结,颁发礼品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中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有很多习俗,但是因为传承的原因,很多习俗现在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了。这次活动中老师将给孩子们讲解传统习俗中蕴含的文化智慧,让我一起来学习学习这些传统习俗吧。
端午习俗
汉服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服装。服装不但是日常的必需品,还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智慧,让我们的孩子穿起汉服,跟着老师学习汉礼,用最地道和传统的方式开始我们的端午节活动。
粽子又称“角黍”、“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粽子传说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吃过粽子,但是亲手包粽子的少之又少,估计现在的很多家长都不会这门手艺了,在这里我们将带着孩子自己包粽子,体验传统美食的魅力。
粽子
美食
“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端午节有用艾草裁剪成老虎的形状驱邪避凶的习俗。
我们将带着孩子亲手去采集艾草,然后做成自己喜欢的老虎形状来一起佩戴吧。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
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我们将带着孩子们亲手制作五彩线、香囊等端午节佩戴的装饰,宝贝们可以互相交换,留下美好的祝福。
端午彩线
端午画额,端午节时有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
沐兰汤,是中国节日端午节的一种卫生习俗。首先一身着汉服的女性端着一盆艾叶水,人们排好队依次走到主祭面前,主祭用菖蒲草沾盆里的水,在参加活动的人双手、额头、脖颈轻轻拂拭一下,以示驱除晦气。
沐浴兰汤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人们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端午节的很多习俗都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老师会给孩子们讲述屈原的故事,并带领孩子一起朗读屈原的著作,我们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人物。
纪念屈原
带着孩子们按照最传统的习俗和礼仪,过一个最有纪念意义的端午节,希望我们的孩子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更好的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和习俗。让中国的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希望我们的孩子在这次活动中有所收获。
活动费用
自驾参团:99元/人(一大一小)
增加大人:49元/人
参团费用:增加车费详细询问各个城市门店
适合年龄:3--12周岁
特别要求:10周岁以下宝贝需要父母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