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从不高深,它就隐藏在你生活中的鸡毛蒜皮里,不管你发现没有,它时时处处在你身边。就像荣格所言:潜意识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却将其称为“命运”。
心理学从不高深,它就隐藏在你生活中的鸡毛蒜皮里,不管你发现没有,它时时处处在你身边。就像今天学九型人格的第五型——观察型。我第一次在课堂上感觉到什么叫“坐如针毡”。
九型人格不是说你测出来是哪个型,你就是哪个型。就像一个同学总结的那样“你不是型号,型号不是你”,只是说,你可能具备某一类型的特质多一些。老师曾有一个比喻,我们每个人都是多种材料混合制作的馒头,只不过你可能是玉米面多,白面少。我可能是高粱面多,玉米面少。也有可能他是五种面,你是六种面。单纯的白面馒头或玉米饼子比较少。而学习九型人格的目的,也不是把我们往哪个型号上套,而是以九型作为一个抓手,让我们更清晰的了解自己的“构造“,知道自己这几种面粉的“前世今生”,了解自己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性格的原因,再知道该向何方修行和提升,从而达到人格成长和完善的目的。
其实之前学过1号完美型,4号悲情浪漫型(艺术型),在我身上表现的也都非常明显,1号是我的亚型人格,4号更像我的原始系统(前世),而5号,则更接近我现在的系统(今生)。我在学1 号,4号的时候也非常有感觉,但在学5号的时候,就不能单纯用“有感觉”感觉来形容了,而是心惊肉跳。尤其是那些曾经自己认为是“自我价值”的东西被打碎,那种挫败感之强烈,出乎我的意料。
小蕊说她很钦佩我的勇气,在学自己的主型号时,有那么多被碰到的地方,感觉那么不舒服,还能坚持学下来,并勇敢面对,上课积极的呈现,这是很勇敢的。我接受她的表扬。(今天沙龙里刚提到我对接受表扬和表扬别人都很陌生)。我想这就是成长吧,首先从正视自己开始。
谈几个自己印象深刻的关键词吧
1.“三顾茅庐”
5号的人需要反复确认对方的善意、诚意、爱意。需要对方“抬”着自己进入某一关系或某一领域。有明显的“诉求表达困难”。因为这种心理预期很难得到满足,所以,大部分时间是以游离状态游走于各种关系之外的,很难深入进入一段关系或某一领域。
这还用说吗?自己的内心戏太多,结果消耗的只有自己。所以我今天在课堂上说了一句话:我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内耗了。几乎没有精力再去做什么正经事。
从小如此。
上幼儿园时有公开课,老师在上面讲解了一个手工折纸,然后让小朋友们自己折,实际上以幼儿园小孩的智商,没有一个人学会。这时,来观摩听课的老师坐在了我的身边,我至今还记得那位老师的样子,她说:小朋友,我帮你吧?我内心狂喜:在众多小孩中唯独选中了我,可见我多么的与众不同。但是,我倔强的说,不用。老师又温和的问我:你看你也不会,我帮你吧,好不好?我说,不用,我自己会。说着,还拿起纸胡乱折叠了几下,老师摇摇头说,那你不需要老师帮助,老师就去帮别的小朋友了?我的眼泪差点掉出来:这么快,才这么快,就要离开我了?!但是我面无表情的说:好啊。
于是老师走了,去帮了我旁边的一个男孩,最终,那个男孩以全班唯一折纸成功的成绩获得了奖励。我在一旁又气愤又酸,我心想:这一切本来是属于我的!但是转念一想,有什么了不起?不就奖励一块西瓜吗?我不稀罕。
没有人可以倾诉自己复杂的内心戏,一个幼童,也无法了解为什么自己会口是心非。但是几十年过去,当时内心的复杂转化,我依然记得清清楚楚。
我是多么希望你在我的冷漠拒绝之后再要求帮我一次啊!我只是在考验你,是不是真的想帮我?我只是在验证你,是不是真的觉得我与众不同?我究竟是不是你唯一想帮助的孩子?你是不是真的喜欢我?我是不是真的不一样?我只是想再反复确认几次,只要你再继续坚持,我就会相信你了,但是,你,你怎么竟然走了?
哦,好吧,我早知道,谁都不可相信……人间不值得。
从小和表弟一起长大,家长们也不偏心,买什么东西都是双份。小学时暑假,表弟说想去游泳,我好开心,好想去。表弟和姨夫热切的商量,忽然间,我委屈极了。那是表弟的爸爸,不是我的,表弟要去游泳,而我,只是顺便被带去的。哦,我不要了。
饭后午睡,天真的表弟迅速进入梦乡,我泪满湿巾。3点钟,表弟亲热的喊着我:姐姐姐姐,去游泳啦。我假装睡眼惺忪:不去了,我困。傻乎乎的表弟继续追问:姐姐姐姐,不是说好一起去的吗?我说,不去了,困死了。
像过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好漫长啊,因为我要憋住喷薄而出的眼泪,我不要让别人看见,他们终于走了。我终于可以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哭了。
我是孤独的,没有人会在原地等我。原来人间不值得。
长大后,老师说你文笔好,进文学社吧。我内心骄傲,外表平静:不要。老师不解,为什么不要?进文学社可以……巴拉巴拉一大堆。哦,你在说服我,因为你觉得我好,我值得,我应该进。但是,我还是需要再考验你一下,真的吗?于是我继续说“不要”。老师失望又不解的摇摇头,哦,那尊重你的选择。
谁要你尊重我的选择?为什么?为什么不再要求?为什么不告诉我,没有我加入的文学社是不完整的,为什么要放弃?
哦,我不能这么问,太丢人了。看来,我的确是无足轻重啊…….果然,人间不值得。
恋爱了,结婚了。Mr 韩大概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读懂我内心独白的人,也不知道他怎么读懂的。于是总会有这样的场景出现:
陪我看电影吧。
不看。
看一场吧。
我不看,你烦不烦。你看的那些破片子我都不喜欢。
那看你喜欢的啊。悬疑怎么样?恐怖怎么样?你不是最喜欢看杀人吗?
哼。真是麻烦死了。
来,我抱你过去。
(连被子和我一起抱起来)走到客厅,放在沙发上。来,我给你弄一个温暖的小窝,你可以躺着,来,我给你端水。你来选片子。。。。。。
写到这的时候,我的眼眶湿了。与情感隔离了太久,我已经快忘记流泪的滋味了。很高兴,今天又让我重温了这个又苦又涩的味道。
2.隔离
超理智的5号总是隔离的,ta和人群隔离,和感受尤其是痛苦感受隔离。ta好像总是麻木不仁的样子。“5号的人内心就像一座壁垒森严的城堡,只有顶部开了几扇很小的窗户,城堡的主人很少离开,总是躲在城堡壁垒森严的高墙背后,偷偷的审视那些来敲门的人”。
小时候曾经在两摞建筑用石板中跳跃,不慎跳到了两摞石板中间,石板里伸出的钢筋像耙子一样刮过我的双腿,鲜血直流,差点疼晕。
一瞬间,我启用了隔离模式——我不疼,一点都不疼,好像真的不疼了。哭?没用的,怎么回去比较实际。用手掐住大腿,一步,两步,给自己打气,回家,我不疼,一点都不疼。真的管用,因为,我真的不疼了。
“在亲密关系里,5号的人连自己是备选项之一都不能接受,必须是唯一。”一条“我先睡了,晚安”的暧昧微信,摧枯拉朽的横扫我全部的自尊心。没有痛苦,没有哭闹,没有质问,只有冷静到冷酷的隔离:我很冷静,我确信我此刻的决定绝非出于意气用事,我要离婚,是的,我确定,我要离婚。
世界上最肮脏的,莫过于自尊心,然而它即使肮脏,在余下的一生,我也决定和它如影随形。
“5号人分不清精神上的不依赖和拒绝痛苦的情感封闭” “喜欢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关注自己的生活,这在让自己的观点不受情感偏见的影响的同时,与自己生活中的事件和情感隔离”。
我知道,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我最依赖的人是谁,那就是和我处于亲密关系的人,这种依赖,超过我对父母的依赖。然而,我必须表现出不依赖,同时,我也有拒绝痛苦的方法。也就是隔离。
当抽身事外,我再看那炸成粉末的自尊心和血肉模糊的心脏,竟然一点也不觉得疼。
只有理智,超级强大的理智。
在感情的世界里,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想人间其实最终还是不值得,因为再美好的东西也会烟消云散,唯有失去才是永恒。这是宿命。
3.分析问题的能力一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末流
扎心了。
毫无疑问,隔离滋生了5号人的元认知能力。当我发现很多人苦恼自己什么能力都有,唯独这抽象的元认知能力缺失时,我内心是得意的。
时间管理能力,执行力,自控力,我什么都不行,偏偏我的元认知能力强大。
元认知能力,就是抽身事外看问题的能力。我常趴在空中俯瞰,看自己,看别人,看事情,我的分析精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这让我常有一种俯瞰众生的优越感。就像老师说到的那样:别人都是自己解剖的大白鼠。
我喜欢解剖的快感,喜欢把一切梳理的井井有条的快感。我不能接受混沌,宁愿要鲜血淋漓的清醒,也不要浑浑噩噩的迷糊。
但我从小就发现自己眼高手低。分析的头头是道,说起来激昂澎湃,一落地,就哑火。
在做任何事之前,我都会想出一万种可能和一万零一种应对方案,如果做不到思虑周密,我便不能去做。
以前在研究所做研发工作,每次分配项目之前,都痛苦焦虑无奈到极点,但是真的被逼着干起来,其实也不是做不到。
初中时因为数学老师逼得紧,数学中考考了117分(满分120),带着这种底子上了高一,换了一个温开水一般的数学老太,高一第一学期数学期中考试就没及格,从此,再也没及格过。
没有逼迫,便不能做事。但抗压能力极差,高度逆反+逃避。
纸上谈兵,知行不合一,空有一副好头脑和高认知,却无法实现知识能力的“变现”,在现实层面个人价值实现几乎为零。
于是,更傲慢,更隔离,更飘在空中不肯落地。
恐惧。深刻的恐惧。使一个双脚健全的人活成了残疾,自觉失去双腿,无法站立。
然而,高自尊同时使得自己无法面对如此惭愧的真相。
于是,纠结,内耗,自责,愧疚,抑郁,焦虑……………………
…………..
一天的课上下来,如同一直光着脚在玻璃茬子上行走。被碰到的点太多,不一一列举,翻回头,知道了特质,知道了成因,更想知道发展方向。
那是明天的课程了。
人格类型无优劣,但每个类型都有低端层面和完善层级。我已经在路上了。就算道路崎岖,又怎样?再泥泞的道路,也是自己一脚一脚踩过的。
如果是现在的我,我会告诉爱人,请别轻易放弃我,我的冷漠只是试探。
如果是现在的我,我会告诉自己,试试不可怕,大不了再重头来过。
如果是现在的我,我会告诉父母,我已经了解你们锤子斧子剪刀背后的爱,伤,我们一起疗愈。我需要你们的支持。
请、别、放、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