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mvp模式,我之前也有过简单了解,知道他的核心思想是解耦,但一直没有怎么深入学习。总觉得,这种模式需要创建太多的类和接口,并且每次通信都需要繁琐的通过接口传递信息,总之,太麻烦了!
然而,最近几天对mvp的学习及了解却让我改变了这一看法(虽然上述问题依然存在。。),现在觉得这种方式真是太妙了,必须将自己的理解记录学习下。
首先简单介绍下MVP
M:数据层(数据库、文件、网络等等...)
V:UI层(View、Activity、Fragment以及它们子类)
P:中介,通过P层将M和V进行关联
然后当然是撸码逐步实现MVP咯,这里我写了一个获取手机归属地的例子,查询完毕后将返回的结果显示在界面上(EditText输入要查询的手机号,然后点击按钮查询)
普通代码这样写:
看下效果如下:
不用MVP模式的情况下是这样实现的,整个逻辑都是在activity中实现的,那如果我想使用MVP模式解耦该怎么整呢?
接下来我们就用MVP来改进,将UI层和M层分离
M层:数据库操作、网络请求等等(这里是查询手机号码的请求)
其中,onHttpResultListener是网络请求的回调
V层:UI层(View、Activity、Fragment以及它们子类),以接口的形式表现,接口内部定义你需要的方法,然后由Activity去实现
P层:中介(MVP设计目的:为了将UI层和数据层进行解耦和),通过P层进行关联
既然P层是链接M层与V层的中介,那必然需要持有M层与V层的引用,由M层去调用接口然后在V层里回调,代码如下(类名没改过来):
最后再来看一下V层Activity中的代码,实现MyView的接口,在接口的回调里处理你自己的逻辑(更新UI等等),然后在onCreate()里初始化presenter
然后再点击事件里调用presenter的queryNum方法
ok,大功告成,现在看一下效果:
可以看出,跟之前效果是一样的。但是,这种方式已经将M层与V层成功分离了
当然,由于案例比较简单,代码量也比较少,所以感受不出MVP优势,但是,但是,但是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这个小case学习代码的思想,要了解的是这个思路
接下来需要对这块儿代码进行优化:UI层和M层解除绑定,在presenter中添加两个方法
Activity的onCreate中綁定,然後在onDestroy中解綁
这样,就完全解耦了,再对presenter的公用部分进行提取
写到这里,可能细心地同学就已经发现问题了,上面的BasePresenter对应的V是QueryView,那我还有登录注册的LoginView、registView等等不是就不能用了么?而且每个activity都需要复写onDestroy,不是太过于冗余么,而且的确如此,所以这里还需要再用泛型重新设计下我们的BasePresenter
对于Activity,可以抽象一个BaseActivity,复写onDestroy并让子类继承,由于BaseActivity并不知道具体需要哪个P跟V,所以同样需要传入P跟V的泛型,然后提供一个创建P和V的抽象方法由子类去实现
Activity继承BaseActivity,实现两个抽象方法
这样,一个简单的mvp使用案例就完成了,对一般的开发来说都没什么问题了,当然,如果想继续扩展据说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使用双重代理模式+动态代理模式(等研究透了再来分享,偷笑)
PS:上面代码是根据自己这几天的学习和理解写的(思路是借鉴看的一点视频、博客和示例代码的),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还请大家及时指出,共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