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的讨论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势,现在是热身还是上半场,目前还看不出确切的判断,但有一点是清晰的,这个讨论一定会再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最终成为一个主流且持续的研究内容。也有可能过个两三年或是三五年,还会出来一个新的概念,是元宇宙的升级,这个应该也是可以预见的。
其实在这场讨论里,准不准确并不重要,能够逻辑清晰,自圆其说就可以了。所以大可不必担心讲出来的不够专业或是不够具体,既然是讨论,谁都有发言的权利,也都应该有发言的机会,而且元宇宙不是石猴子突然就蹦出来的,他有来龙,自然也有去脉,而且他从一开始就讲自己包罗万象,那自然从各个方向都可以讨论出相关的内容来。
所以,在这里,斗胆提出这样一个前瞻,大致为自己的观点画一个轮廓,当然,在以后的持续关注下,可能会否定自己,或是修正观点,这也是常理。
1、元宇宙自身的形态还没有确切可见,所以不能说他是互联网的终级形态,所有关于形态到达终极的言论,都有点武断了,至少很不严谨。
2、基于某种特定媒介上的内容,理论上不存在终极形态,只要媒介自身还在发展,那形态就自然将随之而变。
3、元宇宙之后一定还会有什么概念产生,技术的发展、观念的迭代、思维的进化,只会加速形态的变更。
4、元宇宙下媒介的变革自然是持续加速的状态,直至元宇宙自身可能出现了技术饱和或是需求饱和,从而进入下一个状态。目前来看,这场媒介变革才刚开始。理论上讲一个新的形态产生一定伴随着新的媒介产生,否则只能是旧形态的升级。而目前元宇宙下的新媒介,好像还没有出现,仍然是旧有媒介的融合与重塑,不足以称有新媒介产生,所以,元宇宙的讨论目前来看,保守一点说,还没有进入真正意义的上半场。
5、所以上面的讨论是基于相信元宇宙是一种形态(Shape),如果否定其形态特征,而将其划为一种理念(Concept),那就有意思了,可能会推翻了前面大部分的讨论,这个当然是元宇宙支持者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但不排除有这个可能性。
6、形态讨论下的元宇宙,确实也存在着很多技术不成熟的问题,但这不是否定元宇宙的基础,公路在汽车产生的时候,远不够发达,直至汽车文明普及了,公路仍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但公路并没有太拖汽车产业的后腿。
7、元宇宙确实需要基础建设的提升,所以,无论元宇宙是虚还是实,都会在很大意义上提振现有的技术发展,这其实就很有意义了。人们需要信仰,先有metaverse,再有元宇宙,逻辑上讲没问题。
8、元宇宙再大范围的泛在,也绝不是全人类的整体迁移。留守是每一个时代发展进程中一定会存在的群体,正是因为留守才使得人类文明产生了多样性。宏观到客家在游牧文化南下入侵中留守了,微观到我们个体年龄的增加,保守的心境在与日俱增,正是这份偏固执的保守,使我们不断强化着自己的认知,从而建立起经验主义阵地。所以,元宇宙是大趁势,但不是全体人类的必然归宿。
9、在相对深入讨论元宇宙的语境下,最好少谈万物皆可元宇宙,这是不是伪命题先不说,光求证这个事就基本上做不了,所以,保守一些可能对更具建设性地讨论元宇宙更有帮助。
10、元宇宙的边界一定是存在的,他与游戏、VR、物联网之类的形态理论上是可以有交融的比例,但绝不是覆盖或是侵吞,在达到元宇宙下半场,其形态崩塌之前,维护这一边界,是元宇宙能够更加持久的关键。莫说游戏2.0、3.0,哪怕直至游戏10.0或是游戏形态终节,游戏都与元宇宙之间有着一道清晰的红线,否则,建立元宇宙将是一个伪命题,更不用谈发展。
12.6 晚于 黄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