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仰之光铸魂 用实践之路淬形

      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党员干部肩负着引领社会变革、践行初心使命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这一论断揭示了信仰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唯有将马克思主义真理内化为精神信仰,外化为实践行动,方能真正诠释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党性锤炼须以信念为基。王阳明曾言:"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井冈山上的红旗能在白色恐怖中飘扬,延安窑洞的灯光能照亮中国前途,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新时代的党性锤炼,既要读原著悟原理,在理论学习中筑牢思想根基;更要走进红色教育基地,触摸历史脉搏感知信仰温度。当年轻党员在中共一大会址前重温入党誓词,在脱贫攻坚战场感受群众期盼,马克思主义真理便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化作指导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行合一贵在实践转化。朱熹的治学之道启示我们:理论学习必须向实践维度转化。焦裕禄在兰考治沙时随身携带的《苏联治沙经验》,张桂梅在创办女高校长期间坚持的"课堂即战场",都是理论指导实践的生动注脚。在乡村振兴一线,党员们把《资本论》中的合作社理论转化为产业扶贫模式;在科技攻关前沿,工程师们用《自然辩证法》的思维破解技术难题。这种"学中干、干中学"的良性循环,正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应有的实践品格。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奉献精神重在境界升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怀,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担当,在当代党员身上焕发新彩。黄大发用36年凿通生命渠,黄文秀将青春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奉献哲学。这种境界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培养"计利当计天下利"的格局,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锻造"我将无我"的精神。当每个党员都能把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复兴伟业,涓滴之力必将汇聚成磅礴伟力。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新时代党员既要当真理的追寻者,更要做真理的传播者;既要作时代的答卷人,更要成历史的书写者。以信仰为经,实践为纬,我们定能编织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绚丽画卷,让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委组织部  郎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