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最近在跟着优秀的编剧罗老师学习。罗老师不仅提供了她的思想和一个有爱的团队,还贡献出了一栋漂亮的房子,两只鸟和数只猫陪着我。这是我进入编剧工作室第一次开会,今日收获:“拆骨架”以及“对标片”。
一 关于“拆骨架”:
新手编剧写剧本,总是容易觉得事件不够,不知道几十集的剧本中要填些什么内容。
这时候最好先选择一个对标片,看它的骨架如何搭建。
如《都挺好》,如果从苏大强的视角来拆解这个结构,是这样的:
开头事件“老伴死后,我该何去何从?”
以至于引发出几个事件点
1、“几个子女反应不同,只能先去二儿子家住”
2“去美国大儿子家计划落空,继续住二儿子家”
3、“住不下去了,想买房子”
4、“买房钱不够,要卖老宅”
5、“买了大房子,没人照顾要保姆”
6、“‘老房’着火”
7、“住女儿家”
每个事件又都会引发连锁反应——
如第一个事件中,在“二儿子家住会发生什么事件”,正常来讲,如果我们没有看过片子,也会想到,老人与年轻人生活习惯不同带来的影响,以及二儿子夫妇因为赡养老人与兄妹之间的矛盾等等,这时候我们再返回去看片子,看编剧如何聪明地选取事件,以及如何通过小事件来塑造人物,并在这些小事件中再做到一波三折。
如果能把一部剧的骨架拆明白,那么再做同类型片子的时候,只需要参照这个骨架,便可知自己做的事件容量是否足够,结构是否准确。这样基本能保证一部剧不会走偏,至于能不能写的好看,则需要看填的血肉是否新鲜有趣。
二 关于“对标片”
通常情况我们对于“对标片”的理解,是我这部片子长得像谁,可能从主题上、人物性格或人物关系上、包装方式上等那些普通观众都显而易见的地方。
对于编剧来说,“对标片”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比如
1、你可以只对标“编剧技巧”。
如《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女主角虽然是童话作家,却是恐怖暗黑系。如果你创造一个偏执病态有内心阴影的女主,可以说是对标了这个女主角,但如果你创造了一个律师,这个律师却用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类黑社会手法办案,或者一个医生,这个医生总是在夜里去嗜血杀人,我觉得这也算是一种对标,因为创作主角时候用的方法是一致的,即给出一个常规意义上“伟光正”的身份,再给这个身份加上一个相反的定语。
2、另外,还可以对标“单集与单场结构”。
好的剧本节奏像心电图一样起伏。依然是hi《精神病》,第一次拉片可以看每场写了什么,第二遍的时候男女主如何出场,配角和事件如何出场,男女主关系如何交织,第三遍的时候看每场戏里面的反转技巧。
写单场戏的时候,永远不是“表达完戏剧目的就完了”,而是要给足信息点为后面的场次留悬念,并且要足够生动,比如——
“炸鸡店的兄弟接金秀贤回家”,第一反应就是,公交车站,兄弟扔给金秀贤一个头盔,下一场俩人就可以在家里聊天了。但这么写,没戏,他们俩聊天不是戏,即便台词里给了足够的信息点,也会让人觉得太平淡,就像是流水账。
看编剧给出的方式——兄弟带金秀贤穿过一座漂亮的大桥(展示出金秀贤跟兄弟在一起心情变得平静美丽),紧接着兄弟让金秀贤坐好,他要开始飙车了(展示兄弟默契,因为知道金秀贤被辞退心情肯定不好,让他发泄),写到这里还要有反转,摩托车在这里没油了,兄弟俩不得不下车推着摩托车走(这就是小人物的悲催日常,帅也不过3秒)
编剧技巧有时候就是要学会“hold住”,不要着急给出下一场,每一场都要给出漂亮的解决方式。
3、如果技巧足够,你还可以对标“人物关系的变化”。
如果一部剧对标的是《致命女人》,我们很容易想到,要么主题很像,要么结构很像,因为这两点是这部剧最突出的特点,但作为编剧,要学会在表象中看本质。以刘玉玲那对夫妇来说——
你以为他们最恩爱,但丈夫早就出轨了还是个同性恋
你以为他们要离婚,刘玉玲坚决不离
你以为他们会和解,刘玉玲也出轨,还是自己闺蜜的儿子,甚至是女儿的约会对象
你以为刘玉玲会给那小子买礼物,结果是小情人偷了妈妈的钱给刘玉玲买
你以为丈夫知道了会很生气,其实是刘玉玲更生气,因为她更想得到丈夫的爱
丈夫艾滋病你以为刘玉玲会离去,她却选择留下照顾他
你以为她转性了,其实她都坐上轮椅了都还在跟小鲜肉约会……
人物关系不断反转反转再反转,永远地超越观众想象,这就是编剧的技巧。其实不管是什么主题,什么结构,甚至就算不是一部讲夫妻关系的电视剧,都可以对标这里的“人物关系变化”,比如写母女关系——
最和谐的母女关系,其实女儿不是亲生的
女儿不仅不生气,还加倍对妈妈好
妈妈总算放心了,女儿却偷偷在找亲生母亲
亲生母亲不仅没有求原谅,还反手就此事转告养母
养母不仅不生气女儿的行为,还更加鼓励她与生母和解,女儿反倒跟养母翻脸
……
总之编剧看片子,不要看剧情本身的内容,更多是看如何用事件塑造人物,以及事件与事件之间的编排构造。编剧就是在最不可能的反转中间,寻找最佳解释。更重要的是,要推翻你的第一直觉,给出进阶版的解决方案。因为你的第一直觉通常意义上是观众的直觉。
P.s.最后还有一个词叫“大事小写”——
想一想,如果一个自闭症男孩愿意为一个女孩去杀人,原因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