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母亲节。
之前我对这些节日几乎的无感的,总觉得当下媒体宣传的各种节日都带有推销的味道。假以节日的名义,实际上做产品推销的事情,简单来讲就是没那么纯粹、让我感到膈应。
就在前两天我对象问我,母亲节了,要给老妈准备点什么礼物。一时间我竟有些迟疑了。长这么大我竟然不知道她喜欢什么,她需要什么。
在我的印象中,都是她在发声。
"吃饭了吗?"
"今天有去上班吗?"
"最近没有生病吧?"
"在外不管咋样,按时吃饭,身体是第一位,少喝饮料……"
她喜欢什么,有什么愿望,我真不知道。
从生活上讲,她的物欲很低。吃的一般是她自己种菜,光我知道的就有,黄瓜、茄子、辣子、豇豆、西红柿、韭菜、南瓜、小白菜、萝卜、大白菜、大葱、菠菜……
在适合的季节偶尔会找点野菜,她总会说小时候眼睛不好,外公带他看医生,医生让多吃绿色的野菜,对眼睛好,这件事她做了三十年。一般除非春节或者家里有人过生日,否则很少吃肉。
她在穿衣服上,没有太多讲究,干净利索干活方便就行。
因此我真的想不出我妈她有什么更多的需求了。
在 22 年国庆,我回到了西安,离家仅剩 80 公里的路程,因为疫情无法回家。她在电话中不断重复着"怎么就不让孩子回家呢,都到家门口了"。
那时我知道她是想我的。
蔡崇达在《命运-田里花》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我知道,人心里真的有一片海,一直在翻滚着,而自己的魂灵如果没有一个重重的东西去压住——类似于压舱石的东西,只要某一刻某一个小小的情绪的浪过来,魂灵就会被这么打翻,沉入那海底去了"。
这段话描述了,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块压舱石,可以是道德、可以是信仰、可以是理想。如果没有一块足够重的压舱石,空洞的时间、生命中的风浪,就很容易吞噬掉生命这艘船,对大多数父母来讲,孩子就是他们心中最重的压舱石。
盼着孩子长大,娶妻生子。盼着孙子长大,娶妻生子,为孩子们操劳是他们生命的全部。让我看来我觉得这样很不公平,孩子只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除了这些他们应该有自己追求的生活,可毕竟我不是他们,我仅仅只能代表我自己。
结语
此刻我觉得作为一个儿子,我现在想做就是让她知道,我爱她,我需要她,不管长多大,我依旧是那个习惯性找妈的孩子,一个她眼中长不大的孩子。
希望所有的妈妈开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