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两周时间,整个生活还是相当混乱的,一个人独处还是总容易胡思乱想,还是经常黑白颠倒,造成状态奇差。但与此同时还是发现了自己心态上的一些问题,就是受害者心态。
诚然,自己今天的状况确确实实受外界环境影响很大,但是受害者心态无异于是把自己置于一个受害者的地位,要求别人为自己的现状负责。
但很明显的是,别人无法替代自己进行现状的改善,把责任一味地归结到外界更多的会让自己自怜自艾,沉溺于无法改变的过去.这实际上是不利的。或者说,我们是应该更有作为的,而不只是作为一个受伤的人。并且在持续性的心理暗示自己的现状都是由他人造成的,我们将不可避免的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心理。
承认自己受伤和被影响没有什么错,摆脱受害者心态也不意味着我们就此放弃对于那些伤害我们的人的追究。而是更为实际的一种做法,每天舔舐自己的伤口,并不能促进愈合,只能让自己越来越关注自己曾经受过的伤。
换言之是一种过当的自我防御机制。一方面持续关注旧伤加深心理暗示无人帮助自己陷入习得性无助,另一方面导致过高的防御机制阻碍正常社会交流。
我想告诉自己的是,我并非一个受害者,从出生到现在,我接受了许许多多来自外界的善意,也接受了很多来自外界的伤害,他们都是客观存在的。过多地关注来自外界的伤害会让我们丧失了前进的勇气,而过多地关注善意则又会让我们无法有效地保护自己。因此we need keep abalance.
不过分渲染与夸大我们所经历的那些苦难,但依然铭记自己当时的难处,对自己保持宽容。也依旧满怀热忱与善意帮助自己,不以一个受害者自怜自艾,而是以一个建设者帮助自己渡过难关。等到我们有足够的能力与更多的选择权以后,再来补偿自己。听起来确实有些残酷,但这确实是最为实际的做法。或者换个思路,我们一路追究下去能够得到什么?似乎对于现状也是无益的。更严重的是,受害者心态会阻碍我们去追求以后的幸福,相当于是一直在惩罚自己。
抛弃极端化的非黑即白,前文提到过,做一个建设者并不等于就任由自己受伤,完全不追究过去给我们造成伤害的人的责任,而是不把主要精力放在上面。建设自己的同时也用正确的方式安抚自己。给予自己爱与温暖。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不同的阶段看待同一件事的想法也会不一样,待到自己有能力与选择权后,再看自己的这段经历,或许又会有不一样的感触。
因此,不给自己定位成一个受害者,而是这些事情恰好发生在了我的身上,我需要做什么以减轻这些事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帮助到自己,我想,这是更为负责任的态度。或许会有点难,但是请相信这是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