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不记得什么时候没有发朋友圈的习惯,最开始的社交媒体是QQ,那个时候QQ空间平均2~3天算一条。我仔细数了一下2019年目前的朋友圈总共16条。
在微博上随手翻了热点,#上班发朋友圈要屏蔽老板#。能不屏蔽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省的老板对你的业绩作出过度的猜疑,哪个老板不希望用最便宜的薪资雇着累不死的牛。
很幸运的是,这一年的朋友圈倒没有什么必须要屏蔽亲人好友上司老板的朋友圈,默默打了一行字,又删除的情况,我也有过。各种情绪夹杂其中,觉得矫情,说的太扭捏,觉得不像给自己找麻烦,屏蔽不完全惹得他人不快。
真的是太难了。现在好了,公司用企业微信来给大家传递消息,和微信互通,但是隐私不互通,真心像所有因为朋友圈是否要屏蔽老板或者领导的人推荐这款神器,当然,得你领导同意才行。
有时候,并不是工作原因,就是朋友圈有那么几个泼冷水情商低的人,不合时宜的给你看似冷嘲热讽的玩笑话,该高兴的心情气氛一下子降低到了零点甚至负值。
随着社交平台的出现,总是难以避免在各种联系方式中加了不想加的人,社交场所已经从现场转移到网络。政府也开始在网络安全和各种手段上介入。看似隐私的朋友圈,已经有部分变得“公有”。
上回在从城市拥堵想到的有提到关于公有的私有的定义,这么理解,朋友圈是拿来干嘛的?各种情况都有,有人卖东西,有人抒发情绪表现生活,刷朋友圈的在没有主动屏蔽你的时候,这种消息的不确定性流入,已经变得部分公有。所以才会有人用营销模式开始出售自己的朋友圈,5000人的微信,打个广告,增加流量,这效果可想而知。
他人已经开始兜售和利用你的朋友圈的时候,你也不用过度恐慌,你可以把这消息屏蔽,也可以屏蔽他人,保持一定的私有性。
这是现代社会科技带来的便利,社会的发展也不断完善了相关网络平台的安全性。
有时候面对同事或朋友的屏蔽不妨看开点,对于他的私人领域,他人如何做,是她们自己的权利和自由。面对自己的朋友圈,想要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就需要考虑到这信息的传递,是否在社交平台会不会影响到他人。
这应该是社交平台上应该要注意的本质和核心内容吧。
现在就希望,微信能不能升级,能够只能屏蔽自己不想看的微商或者某些关键词信息。
比如我的好朋友在卖衣服,我不想看她衣服相关的信息,我只想知道她日常的朋友圈,在刷朋友圈的时候能不能自动屏蔽买衣服的消息,而不屏蔽其生活日常消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