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避暑清凉游(四)

      夏日的城市里烈日炎炎、高温不退,而海拔高度1300多米的仙寓山中虽阳光普照,但凉风阵阵让人舒适。是休闲度假避暑好去处。

      古徽道榉根关,准备徒步再去穿越一段…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皖第四高峰石台县仙寓山上的千年古徽道,始建于唐代,一色的青石板,是通往徽州和浙江、江西、福建等省份的交通要道。也是目前我国发现保存最完好最为险峻的一段古徽道。全长7.5公里,由2.1万块青砖板铺砌。                  因为深藏于幽谷,它才得以幸运地保存了下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古道沿线和坐落的仙寓山保存有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古长城、古墓葬、古亭、石碑、石刻、石雕和古战场、寺、庵等古遗址。

古稀亭

      碑文曰“盖闻建桥修路,皆为善……”,大意是永乐一老人,生活美满,为报天恩,故建其亭,因是七十老人,故名“古稀亭”。

      亭子的立柱和墙壁都是条形石块砌筑,面积约十平方米。顶部历经风霜雨蚀已不复存在。倒是爬满四周的绿色藤萝,见证着这座古石亭的历史厚重。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输山碑

      立于清朝道光八年,是禁止在徽道两侧开荒伐木、防止水土流失、护路养路的禁山碑。碑上镌刻着山民捐献山场以保护山林水土的字文,这是我国古代最早保护生态的事物见证。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石长城

      此处地势险要乃兵家必争之地。太平天国时曾国藩在此屡战屡败差点命陨此地,后朝廷某位高智商人士把他的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意义则大不相同。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玉泉亭

      建于光绪八年,是下箬坨人王浮漾捐资修建。亭子前方有一古井,传说是“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为解樵民之渴,用铁拐捣石而成。如今玉泉古井依然可见泉水汩汩、清澈明净、终年不枯。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普祭孤魂碑

      安安静静、它就在那里。见证、记载着徽商的发展。一路走来才知古代商人的艰辛与繁华。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高低上下的石阶,多是就地取材的。古徽道上所铺的石料,前朝的工匠们,一锤一凿,不知经过了多少代人,才完成了这一项浩大的工程。

      古时候,人们把修桥铺路作为最大的善事来做,有的人甚至把修桥铺路作为漫长人生中的一种精神的慰藉。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榉根关古徽道,是我国目前除茶马古道以外的又一条保存最完好、沿途生态环境最优美的徽商古道。

      当我们行走在这条古色古香、古韵尤存的石板道上时,眼前仿佛浮现出当年古徽道上车水马龙般的繁忙景象,心中体味着那转换历史时空的变化及无穷韵味…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今随着现代人追求返璞归真和寻幽探古旅游的热起。这条深藏的神秘古道:榉根关“徽池古道”,成为人们感触厚重历史、抚摸沧桑岁月的绝好去处。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炎炎夏日邀三、五好友自驾出行,寻一处清凉消暑之地—仙寓山。 仙寓山位于安徽省石台县境内,仙寓山是黄山的...
    左芳右园阅读 736评论 2 12
  • 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谁是我最尊敬的人了,那就是我的外公外公是军人出生是一个很严格的人,他做事严谨怎...
    张宇轩同学阅读 336评论 0 2
  • 作者:莘玥语 首发公众号:乌龟讲故事(ID:wgjgs99) 1 房子到了还贷的日子了,吴媛收到银行的信息提醒...
    莘玥语阅读 424评论 0 14
  • 谈起这个话题,是因为昨天家里引发的一场战争,如果说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那么昨天如果不是亲身体验,依然很难理解和想象...
    锅巴家阅读 730评论 0 2
  • 日更,自嗨,也挺好的! 有一种输出,叫写我所想、写完说看、所闻,是自嗨。 在写作进步成长的路上,要走的更远,那我觉...
    筱羽依依阅读 261评论 0 3